第109章 长安密使,暗通陈宫

此时的长安,早已不复昔日帝都的繁华。城头旌旗残破,军士面带忧色,街上行人稀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难临头的压抑感。李傕、郭汜的西凉军日夜围攻,城内粮草日渐匮乏,人心惶惶。

李恢凭借精明的商人伪装和早已打点好的关系,顺利在城中安顿下来。他并未急于行动,而是花了数日时间,通过多方渠道,摸清了温侯府邸的方位、守卫情况以及陈宫平日出入的规律。

这一日,得知陈宫因军务繁重,时常在官署忙碌至深夜方归。李恢算准时间,在陈宫返回府邸必经的一条相对僻静的巷口等候。夜色中,马蹄声渐近,一辆简朴的马车在数名亲卫护送下缓缓行来。

李恢看准时机,整理了一下衣冠,从容走到路中,拦在马车前,拱手高声道:“故人李德昂,求见陈公台先生!”

车帘掀开一角,露出陈宫那张略带疲惫却依然锐利的面容。他打量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商人”,眉头微皱:“阁下何人?宫似乎并不相识。”

李恢微微一笑,声音压低却清晰:“在下乃益州刘使君麾下,特奉主公之命,有要事面禀先生,关乎温侯与并州数万将士之生死存亡。”

听到“益州刘使君”和“生死存亡”数字,陈宫瞳孔骤然收缩。他死死盯着李恢,见其气度沉稳,不似作伪,又环顾四周,确认并无埋伏,沉吟片刻,沉声道:“上车。”

马车内,空间狭小,气氛凝重。陈宫直接问道:“刘使君遣你来,所为何事?”

李恢不再拐弯抹角,取出刘隆的亲笔信,双手奉上:“陈先生,如今长安形势,外有李郭强敌,内有粮草不继,温侯虽勇,然独木难支。我家主公刘使君,素敬温侯武勇,更慕先生之才。不忍见英雄末路,特遣恢前来,致书问候,愿伸援手。”

陈宫快速浏览信件,信中刘隆言辞恳切,既点明了吕布面临的绝境,又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并提出了“若温侯不弃,可南归益州,共图大业”的提议。陈宫心中震动,刘隆远在益州,竟对长安局势了如指掌,其志不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冷笑道:“刘使君好意,宫心领了。然温侯世之虎臣,岂能轻言依附?况且,益州远在千里,如何援手?空口白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