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内,气氛因刘隆(刘子瑜)一番关于十常侍祸乱根源与中兴方略的宏论而变得热烈而肃穆。戏志才、荀攸等人脸上的震撼与敬佩尚未褪去,郭嘉那一声“刘将军”的道破与随之而来的“心折”之语,更是将这种推崇推向了顶峰。
面对众人灼热的目光,刘隆心知,此刻仅凭言辞已不足以完全承载那份足以打动这些顶尖谋士的志向与格局。他需要一种更凝练、更具感染力的方式,来表明心迹,叩响心扉。他目光扫过亭外略显萧瑟的秋景,心中一动,有了计较。
他缓缓起身,执起酒壶,为在座诸人——郭嘉、戏志才、荀攸等——逐一斟满酒杯,动作从容不迫。随后,他端起自己面前的酒杯,目光沉静地望向远处灰蒙蒙的天空,仿佛在追忆什么,又似在展望什么。亭中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感受到一种异样的氛围,目光聚焦于他身上。
刘隆深吸一口气,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和力量,缓缓吟诵道:
“烽火照边州,心中自不平。”
(战火映照着边疆州郡,志士心中岂能平静?)
开篇两句,场景宏大,忧国之情沛然而出。众人神色一凛,收起杂念,凝神静听。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调兵的符信辞别皇宫,精锐的铁骑包围了敌都。)
诗句一转,展现出将士受命、奋勇出击的雄壮画面,充满动感与力量。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大雪弥漫使军旗褪色,狂风中夹杂着战鼓声声。)
笔触细腻,描绘出征战的艰苦与环境的严酷,更反衬出将士的英勇无畏。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宁愿做个低级军官驰骋沙场,也远胜做个困守书斋的白面书生!)
最后两句,石破天惊!将个人价值与报效国家、投身沙场紧密相连,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和豪情喷薄而出,强烈地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这首诗,正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从军行》!此诗慷慨激昂,完美契合了乱世之中,有志之士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迫切心情,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道尽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文人士子投笔从戎的决绝与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