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军械……似乎久未修缮?”刘隆拿起一柄生锈的环首刀,手指抹过刃口,感受着那令人心寒的钝感。

李敢额角见汗,支吾道:“这个……朝廷拨付的军资有限,修缮……确是艰难。”

刘隆不再多问,心中已然明了。这支所谓的汉中郡兵,军纪涣散,装备破败,训练废弛,士气低落。莫说应对大规模叛乱,恐怕连剿灭一股稍具规模的土匪都力有未逮。这就是他未来可能要倚仗的“精锐”?简直是个笑话!

他强压下心中的失望和愤怒,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他知道,问题根子在朝廷,在整个腐朽的体系,并非一个郡尉所能扭转。李敢能维持这支军队不彻底溃散,恐怕已属不易。

“李郡尉,听闻巴山之中,近来有匪寇流窜,劫掠商旅,不知郡兵可有清剿之策?”刘隆换了个话题。

李敢闻言,脸色更加难看,叹了口气:“公子明鉴,山中匪患确有其事。只是……营中兵疲器钝,粮饷不继,剿匪……谈何容易。只能加强关隘盘查,盼其不敢太过猖獗。”

果然!守成尚且不足,何谈进取?

巡视一圈下来,刘隆心情沉重。他原本还存着一丝幻想,希望能借助郡兵的力量,尽快获取杀戮点和实战经验。现在看来,这支军队根本靠不住,甚至可能成为累赘。

离开大营,返回南郑城的路上,刘隆一言不发,脑海中思绪翻腾。

指望现有的官军是不行了。他必须另起炉灶!

“看来,组建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私兵,是势在必行了。”刘隆心中暗道。而这,需要钱,需要粮,需要人,更需要一个绝对安全且隐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