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见到儿子精神尚可,总算彻底放心,又叮嘱了一番要好生休养,近日不必读书习武。
刘隆乖巧应下,然后状似随意地开口:“父亲,孩儿此次落水,深感生命脆弱,体魄强健之重要。往日只知读书,疏于锻炼,实在不该。孩儿想,日后除了读书,也想多习练些武艺,强身健体。”
刘正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儿能有此想法,甚好!甚好!乱世将至……呃,我是说,男儿丈夫,确需有强健体魄,方能保家卫国。为父这就为你寻一良师……”
“父亲,”刘隆打断道,“良师固然重要,但根基还需自身打熬。孩儿听闻,真正的猛士,皆是从打磨气力开始。孩儿想先从基础做起,比如……练习耐力与胆魄。”他顿了顿,抛出了准备好的说辞,“孩儿见后院畜养些鸡鸭猪羊,庖厨宰杀时,血腥之气颇重。孩儿想,若能每日观之,甚至……亲手尝试,或可磨练心志,见惯血气,日后临阵不至胆怯。再者,也可了解庖厨之事,知晓民间疾苦。”
这番话半真半假,合情合理。在这个时代,贵族子弟观摩甚至参与狩猎、宰杀大型牲畜并不罕见,被视为勇武的象征。只是亲手去杀鸡宰羊,显得有些“跌份”,但用“磨练心志”、“了解疾苦”包装一下,倒也说得过去。
刘正沉吟片刻,看着儿子认真的眼神,觉得经历生死之劫后,儿子似乎一下子懂事了不少。他捋须点头:“嗯,我儿能有此心,殊为难得。也罢,既然你有意磨练,为父准了。只是需有度,不可沉迷此道,荒废了学业,亦要注意安全,莫要被牲畜所伤。我会吩咐下去,后院畜栏及庖厨之处,你可自由往来。”
“多谢父亲!”刘隆心中暗喜,表面却保持恭敬。
有了刘正的首肯,事情就好办多了。当天下午,刘隆就以“实践磨练”为名,再次来到了后院。他没有直接去鸡舍,而是先去了猪圈。一头半大的黑猪正在圈里哼哧哼哧地拱食。
猪的体型远大于鸡,提供的杀戮点应该更多吧?刘隆猜测。他找到负责喂养的老苍头,表示要观摩学习宰杀之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苍头虽觉诧异,但得了主君吩咐,不敢怠慢,唤来一个粗壮的家仆,准备工具。杀猪是个技术活,需要多人配合。刘隆自知现在没能力单独搞定一头猪,他的目的只是“参与”并完成“最后一击”。
在家仆们将猪捆好,准备动刀时,刘隆上前一步,拿过了那柄狭长而锋利的尖刀。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不是因为害怕猪,而是对即将到来的“收获”感到紧张和期待。
“公子,还是让小的来吧,莫污了您的手。”家仆惴惴不安地说。
“无妨,我自有分寸。”刘隆深吸一口气,回忆着看过的杀猪场景,看准部位,用力将尖刀刺入!温热的猪血喷涌而出,黑猪发出凄厉的嚎叫,剧烈挣扎。刘隆紧紧握住刀柄,直到挣扎渐渐微弱。
整个过程,他尽量让自己显得镇定,但快速的心跳和微微发白的脸色,在旁人看来,正是“初次尝试、强自镇定”的表现,反而更符合他“磨练胆魄”的人设。
当猪彻底断气时,脑海中的提示音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