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无线网络的艰难搭建

“两座小型的。”我说,“高度五米以内,外壳用净化后的复合板,抗扰性足够。”

他看着我:“又要用零域?”

“只能我来。”我活动了下手腕,“你准备基座固定件,我去生成结构。”

我退到空地中央,抬手启动能力。蓝光在掌心汇聚,顺着指尖延伸,在空中勾勒出第一座信号塔的框架。六边形底座,三角支撑杆,顶部是环形天线阵列。设计简单,但必须精确到毫米级,否则会影响信号折射角度。

零域开始实体化。光丝缠绕成型,材料从虚空中凝结,一层层堆叠。我能感觉到精神力被缓慢抽离,太阳穴处的压力逐渐增加。这一次我没有强行压制,而是控制输出节奏,让每一次构造都落在安全阈值内。

十分钟后,第一座塔立在邮局屋顶预定位置。我喘了口气,转向第二个点位。

老周已经带着人把基座焊好。我重复操作,完成第二座塔的生成。过程中右手突然一麻,差点中断施力。我咬牙撑住,最后一道天线闭合时,整个人晃了一下。

“行了。”我低声说,“接通试试。”

线路很快铺设完毕。终端重新启动,信号强度条跳动起来,缓慢上升至绿色区域。屏幕上显示“链路建立”,但数据包丢失率依然很高,达到百分之六十四。

“还是不稳定。”老周盯着接收端读数,“距离刚过一公里就衰减成这样。”

我调出拓扑图,发现信号在穿越一段废弃商街时出现剧烈抖动。那里曾有高压电缆井,虽然断电多年,但金属骨架仍可能形成寄生回路,造成局部共振。

“需要调整频段。”我说,“避开共振区间。”

“怎么调?现场测?”

“我来。”我拿起手持终端,爬上其中一座信号塔的检修梯。

梯子有些松动,每踩一步都会轻微晃动。爬到顶端时,风明显大了些。我靠在支架上,打开调试界面,逐段扫描可用波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终端屏幕上的曲线不断跳动,我手动锁定几个低干扰窗口,逐一测试。终于,在某个窄频段内,信号变得平稳。我立刻设定自动追踪,并开启双向通信协议。

回到地面时,老周正盯着对讲机。

“听得到吗?林川!”他的声音从设备里传出,清晰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