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车的灯熄灭后,车厢里只剩下应急电源微弱的红光。我靠在控制台边缘,右臂的麻木感像一层锈迹从皮肤底下渗出来。苏晴递来一支抑制剂,我没接。
“能源系统还能撑多久?”我问。
“如果不再发生回涌,六小时。”她盯着终端,“但备用电池组负载已经超过阈值,通风和净水只能轮流运行。”
老周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西侧掩体清点完毕,两具尸体,都是守夜人。没有追击痕迹。”
王强接着汇报:“越野车残骸还在原地,时间循环区域没有扩散,但……里面有东西在动。”
我没有回应。那不是人能解决的问题。李妍用广播播放机械心跳声,是在提醒我什么。地下实验室里的编号07,和我基因匹配度98.7%的半机械体,还有此刻被困在时间褶皱里的守夜人——这些都不是孤立事件。
它们是一条线。
我打开地图,将倒金字塔的坐标圈住,又调出昨夜断电前最后捕捉到的沿海异常信号。两个点之间,形成一条贯穿城市的轴线。
“车队准备移动。”我说。
“现在?”苏晴抬头,“医疗舱还没恢复稳定供电,转移风险太大。”
“留在原地更危险。”我切断主控台连接,“李妍不是来接管营地的。她在引导我们看东西。那个广播不是威胁,是提示。”
老周沉默了几秒:“你是说,她让我们往海边走?”
“不是她。”我说,“是灰点的整体布局。图书馆、地下实验室、倒金字塔、粒子加速器……这不是随机分布。这是一个系统。”
王强低声骂了一句。
三小时后,车队驶出废墟区。沙尘渐稀,空气变得潮湿。导航依旧失灵,我们靠着太阳位置和地形轮廓推进。途中两次遭遇流沙塌陷,林川用零域构建临时支撑结构,才让房车逐一通过。
抵达海岸线时,已是傍晚。
远处海面泛着铁灰色光泽,防波堤断裂成段,歪斜地插进泥滩。我带王强和老周徒步勘察,沿着锈蚀的钢架前行。风里有股金属烧过的气味。
转过一道弯,视野突然开阔。
一座巨大的环形装置嵌在海岸高地,直径超过三百米,由无数节金属弧拼接而成。表面覆盖着流动的银灰色涂层,像是液态金属在缓慢呼吸。几根粗大的导管从环体延伸至地下,连接着一组未完工的反应堆群。
“这不像发电站。”王强蹲下,用手电照着地面残留的脚印,“轨道是闭合的,能量应该是用来加速某种粒子。”
我点头。这结构我在资料库里见过影子——维度共振实验的核心设备。
“退后。”我对两人说。
刚回到主控车,苏晴就抬起头:“空气中零域能量波动频率上升了37%,而且不是均匀分布。局部区域出现高频震荡,像是……被什么东西牵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