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第一次运输队遇袭仅仅过去三十六个小时,夜色再次成为“狼群”最好的掩护。这一次,利爪与獠牙小组联合行动,目标直指林凡势力设置在西南方向、扼守一条重要山谷通道的“3号哨站”。
这个哨站规模不大,常驻兵力仅一个班,约八人。它建立在一座小山的半山腰,由几间加固过的旧屋和一圈简陋的沙包工事组成,视野开阔,易守难攻。在林凡势力原本的防御体系中,它更像是一个眼睛,负责预警和传递消息,而非用于硬碰硬的防御节点。
夜色深沉,浓重的雾气在山林间弥漫,能见度极低。哨站内,除了两个在了望哨上裹着大衣、勉强打起精神的值夜哨兵,其余人大多在相对温暖的屋内休息。连续两天的高度戒备(自运输队遇袭后,所有外围据点都接到了加强警戒的命令)带来的疲惫,以及这糟糕的天气,让哨兵们的警惕性不可避免地下降了几分。
他们并没有发现,几道如同融入雾气和阴影的身影,已经如同壁虎般,悄无声息地攀上了哨站后方的陡峭岩壁。
獠牙小组,负责渗透与强攻。
“铁砧”嘴里叼着一把涂了哑光黑的匕首,如同灵猫般第一个翻过岩壁,落在哨站后方的阴影里。他屏住呼吸,空间感知(陈默虽未亲至,但战术思路深受其影响)般扫过周围,确认安全后,向身后打了个手势。
“山猫”和其他几名突击手依次落下。他们全部装备了加装消音器的手枪和冲锋枪,以及近战冷兵器。所有人脸上都涂着厚重的油彩,眼神在夜视仪的幽绿视野下,冷静得可怕。
按照预定计划,两人一组,如同分开的毒蛇,分别潜向那几间亮着微弱灯光的屋舍和两个了望哨。
解决哨兵的过程干净利落。一个了望哨上的哨兵正靠着沙包打盹,被“铁砧”从身后捂住口鼻,匕首精准地划过咽喉,只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如同漏气般的嘶声,便软倒在地。另一个哨兵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刚转过头,一支特制的弩箭便从下方阴影中射出,瞬间没入他的脖颈,他徒劳地抓挠着箭杆,瞪大了眼睛,缓缓瘫倒。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外几组队员也潜到了屋舍的窗下和门边。
利爪小组,负责外围封锁与远程支援。
老周带着他的精确射手们,潜伏在哨站对面山坡的密林中,冰冷的枪口透过夜视瞄准镜,牢牢锁定了哨站的几个出口和窗户。他们的任务是,一旦渗透行动暴露,或是有漏网之鱼试图逃出,立刻进行精准狙杀,确保无人能逃脱报信。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山风吹过林梢的呜咽和雾气凝结滴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