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口服药和注射液,大量的静脉输液袋、注射器、针头、消毒酒精、碘伏、纱布、绷带、缝合线等基础耗材也被一扫而空。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在缺乏工业生产的末世,每一件都弥足珍贵。
第一次搬运,主要是夯实基础医疗的“地基”。
返回“方舟”药品库,陈默将物资“倾倒”在指定区域。早已等候在此的苏婉和李秀娟立刻上前,在陈浩的协助下,开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归位。苏婉熟练地检查着药品的包装、批号和有效期,李秀娟则按照指示,将不同的耗材放入对应的无菌柜中。整个过程安静、迅速、有条不紊。
短暂的休整后,陈默开始了第二次穿梭。这一次的目标,风险等级显着提高——欧洲某国一个专门处理管制类药品和特殊化学试剂的保密仓库。这里储存着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强效麻醉镇痛药,以及用于癌症治疗、精神类疾病的重症药物。这些药物的流通受到极其严格的国际公约管制。
陈雪的电子伪装在这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不仅屏蔽了监控,还伪造了来自“上级监管部门”的电子调令和海关特殊许可,为陈默的“搬运”行为披上了一层看似合法的外衣。但即便如此,陈默的行动也必须更加迅捷和隐蔽。
小主,
仓库内的安保明显森严许多,不仅有电子锁,还有物理锁和重量感应报警系统。但这些在陈默的空间感知面前形同虚设。他如同无形的幽灵,绕过所有障碍,直接出现在核心存储区。
冰冷的不锈钢柜子里,摆放着一个个带有明显警示标识的小盒子。陈默没有丝毫犹豫,将其连同旁边储存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多巴胺等急救药品尽数收入空间。他甚至找到了一个专门存放疫苗的低温冷柜,里面有着各类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等,也毫不犹豫地一并带走。这些,都是未来应对意外和建立免疫屏障的关键。
当这些足以在黑市上掀起腥风血雨的管制药品和急救药安全出现在“方舟”药品库时,苏婉忍不住长长舒了一口气。有了这些,意味着很多复杂手术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成为了可能。
第三次穿梭,陈默将目光投向了更尖端的领域——诊断和治疗设备。
目标位于北美一个高科技医疗设备公司的中转库。这里存放着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细胞分析仪、心电图机、除颤仪、电动吸引器、以及整套的微创手术器械和腹腔镜设备。
这些东西体积庞大,结构精密,对存放环境要求高,搬运难度极大。陈默不得不更加精细地操控空间,将设备分解成若干部分,分多次进行转移。每一次收取和释放,他都小心翼翼,确保这些娇贵的仪器不会在空间转移过程中受到任何损伤。
当他将最后一台核心设备——一台小型的数字化X光机成功搬运回“方舟”,并看着陈浩和苏婉紧张地进行安装调试时,即便是以他的意志力,也感到了一阵深深的疲惫。精神力的消耗如同水银泻地,虽然单次不如跨洲搬运剧烈,但多次、高精度的连续操作,对心神的损耗同样巨大。
然而,成果是显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