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渔网发酵,徒弟出师

“兄弟,你放心,绝对不会给你丢脸,回头啊,你们就别把孩子当人,就当牛马来用,机会现在是给到了,再不努力,那都不配做咱家的人……”

……

棒梗这小子为了能亲手打造自己心仪的作品,着实下了些功夫,

每天从赵衍这里回去都已经是九点, 这小子还能拉着专门等着他的冯小曼敲敲打打好一阵子,

对于棒梗这点要求,冯小曼是全力支持,

要说两人关系是真的好,那是常人难及的友谊,

当初冯小曼家的小屋可都是两人一起联手打造的,

包括后来冯小曼学到的木匠手艺,

虽然都是从赵衍手里漏出去的,可这直接人情可都落在棒梗身上,

小主,

是棒梗拿着那本木匠百科去的冯小曼家,也是棒梗将那本木匠百科寄存在冯小曼家,

这才有了冯小曼母女俩赖以生存的手艺和工作。

郭秀琴和潘宝儿对棒梗的工作也很支持,这小子做起事来是真的像赵衍,很讨郭潘二人的喜爱,

郭秀琴特意在实验室里用实验室的设备和材料给棒梗配置出了一大瓶兼具结构和密封能力的胶水,

棒梗还是第一次主持如此重要的工作,

之前打打家具,做做模型,建造个小屋,在棒梗看来那都是小打小闹,

天窗这东西才是真真的高难度,高端木匠的代表,

平常木匠是真的不敢弄这玩意,做出来十个有九个九都得漏水,

即使当时不漏,过段时间,窗户木材受潮或者干燥,稍稍变形后都会漏水,

但对棒梗来说,这活儿有趣啊,

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到棒梗这边给解决了,那得是多大的成就感?

有限的条件能做出让人大开眼界成果,

木匠的问题就要靠木匠的本事来解决。

最终天窗成型的时候赵衍还特意去看了一眼,

精巧到极点的玻璃镶嵌工艺,严丝合缝的做工,

一遍又一遍刷上去用来避免木材开裂变形的桐油包浆,赵衍能从中看出两人的创造力和匠心。

——不到八岁的棒梗和二十四岁的冯小曼,可以出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