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晖闻言大汗淋漓,连忙躬身应道:“大将军体恤百姓,属下佩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是庄园的事情,已经安顿妥当。
另外,对于雒阳治安的事情,属下已即刻接管雒阳四部尉,恢复当年北部尉曹孟德设下的‘五色大棒’之规。
严抓京畿治安,绝不让此类事再发生!”
何方也说道:“叔父,上次遭遇暗杀被困,便是周令君第一时间带人赶到,惊走贼人。”
何进的面色这才缓和了些。
“大将军!”
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河南尹陈导、司隶校尉张温带着属官匆匆赶来。
陈导的官帽歪了,靴底沾着泥,张温头上还沾着草屑。
显然两人接到消息后连规整衣装的时间都没有,一路疾奔而来。
见到何进,两人连忙躬身行礼:“大将军!”
“来得正好!”
何进上前一步,一把揪住陈导的衣领,又伸手拽住张温的胳膊,“你们两个,跟我进宫面圣!
当着陛下的面,说说你们是怎么管的雒阳。
刺客在城外行凶,流民遭毒,你们倒好,连人影都见不着!”
陈导的衣领被攥得变形,呼吸都有些不畅,只脸色惨白地嗫嚅:“大将军……容属下解释……属下刚从西郊清剿贼寇回来,听闻消息就立刻赶来了……”
张温则是道:“大将军息怒……息怒……某等这就随你面圣。”
话虽这么说,他的脚步却下意识往后挪。
此刻进宫,面对暴怒的何进和不知情的天子,他们多半要被问罪。
可若是敢不从,岂不是更落人口实。
而且去面圣了,好歹还能分辩两句,若是任由何进一人进去告黑状......
进退两难间,冷汗早把内衬官服浸透了。
何进见两人磨磨蹭蹭,怒火更盛,拽着他们就要往马车方向走,周围的官员大气不敢喘,连鼓吹乐都停了,只剩风吹动大旗的“哗啦”声。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又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注:东汉称 “雒阳”,核心是 “文字异体 + 德运典故” 的结合:
首先,“洛” 与 “雒” 本是先秦就有的异体字,都指 “洛水北岸的城邑”,早期文献里二者常混用,不算新地名。
关键典故在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为论证汉朝正统性,提出 “汉承火德”(按 “五德终始说”,周木→秦水→汉火,火克水继秦)。可 “洛” 字带 “氵”(水旁),按五行相生相克,“水克火” 会冲犯汉的火德,被视为 “不吉”。当时人发现 “雒”(本是洛水流域常见的水鸟名,字形从 “隹”,而 “隹” 在古代常和 “朱雀” 挂钩 —— 朱雀是南方火德之神)既能代指洛水,又能附会火德,于是西汉官方开始改 “洛阳” 为 “雒阳”。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政权后,仍以 “汉火德” 为正统,自然继承了 “雒阳” 这一官方写法,《后汉书》和东汉 “雒阳令印” 等文物都能印证。
直到曹魏曹丕称帝,自认 “魏属土德”(土克火继汉),“水旁” 的 “洛” 不再冲犯德运,才又改回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