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公孙瓒和张纯

西汉时臧荼麾下的部将渔阳人张平,燕王卢绾叛乱的时候部将渔阳人张胜,大概率都是这个家族。

毕竟一个郡里,如果有一个某氏大族的话,大概率名人都是这个族里的。

“渔阳张家,素与外族修好,张纯此举,也是合适。”何方也插了个嘴。

“可大将军府早已属意他人。”

甄俨道,“此人是尚书卢植先生的高徒,也是北军中候邹靖的救命恩人——公孙瓒,公孙伯圭。

公孙氏在幽州也是首屈一指的大族,且公孙瓒勇武过人,又熟悉边地战事。

大将军府便举荐他为统领,授了他督行事的符节,让他全权调度这支乌桓骑兵。”

何方听到“公孙瓒”三字,心中了然。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位可是汉末的一方诸侯,以白马义从闻名。

“那为何最后乌桓兵会叛归?”张磊忍不住问道,“难道是公孙瓒管不住人?”

“非也。”甄俨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公孙瓒到了蓟中,刚收拢好乌桓兵,朝廷那边却出了问题。

路途遥远,军粮克扣,军饷也拖欠了数月。

乌桓兵本就离家甚远,又见朝廷毫无诚意,人心浮动。

公孙瓒虽极力安抚,却终究没能稳住,最后三千乌桓骑兵,全数叛归本国,返回了辽西。”

孟光皱眉:“这般说来,倒是朝廷失信在先,才逼得乌桓叛归。

可惜了那三千骑兵,若是能用好,边患也能减轻几分。”

“还有一说,是张纯因没能统领军队。

心怀不满,暗中给乌桓人传递消息,挑唆他们叛离。”

何方补充道,他想起后世对这段历史的记载,“毕竟张纯本就有复起之心,被公孙瓒截胡,难免心生怨恨。”

“也不是没有可能。”

甄俨叹了口气:“至于兵粮牢直一说,朝堂之事,向来如此。

毕竟自太平道叛乱后,四方不止,朝廷用度,海里去了。

不过此事也让朝廷看清了乌桓的态度,后来便少再征发乌桓兵了。

倒是公孙瓒,经此一事后,对乌桓恨之入骨,后来在边地与乌桓作战,从不留情。”

众人正说着,台下忽然又响起喝彩声。

原来是许褚再次获胜,正抱拳向棚子方向看来。

吴匡笑着站起身:“好了,不说这些烦心事了。

何屯长,这武角大会办得不错。

某倒要再看看,还有没有方才那般勇猛的壮士!”

众人也跟着看过去。

只有甄俨,小声问道:“何屯长,方才之言何意?

难不成张纯张举要效仿韩遂边章之事?”

何方也小声回道:“甄君觉得呢?

如果你仕途断绝,又被公孙家压住一头,你会怎么做?

至于引羌人作乱,还是引乌桓作乱,又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凉州叛乱,寇略三辅。

幽州若是叛乱,冀州自然要遭殃。

所以甄君最好提前做些准备,这几日三辅来的豪族富商,可是难以计数。”

甄俨叹了口气,道:“可是有谶纬之士,言说京师会有刀兵,更有射妖,夜射龙庭。”

毕竟,甄家的根基在冀州中山国,田宅府邸、阡陌奴仆、矿产林场......

何方也叹了口气:“走一步看一步吧,总要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