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真的是被逼的?

不说影响整个大将军府,至少在严干这里立下高明的印象。

以后职场中再出现重大问题,严干必定会倚重他的意见。

以穿越者的眼界,再随手指点几件大事,严干岂不把他奉做神明!

想到此处,何方侃侃而谈:“做事情,尤其是做大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先说天时。

羌乱近百年,先前军力强盛时,朝野一心。

又有凉州三明这等名将,花费朝廷300多亿钱,尚不能彻底平叛。

焉有此时军力弱小,朝野分心时,钱粮多由地方筹措,可一举而定的道理。

更何况,以前的羌乱没有汉人豪强大族加入其中,各自为战没有章法。

而现在的羌乱,混入大量的汉人豪强大族。

其人识局势,明兵法,统一调度。

已是彼强我弱。

不能一举而定,却又急功近利,强自为之。

所谓逆天而动,天时不在也。”

严干顿时怔住,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是啊,有皇甫规、张奂、段颎这等名将,花费朝廷三百多亿,出动大汉精锐,举半国之力都不能平定各自为战的羌乱。

现在羌人在韩遂边章等人的号召下,逐渐团结到了一起。

又岂是耿鄙一个凉州刺史加几个太守就可以搞定的?

何方接着说道:“第二谓之地利。

太尉之所以能大胜,乃是驻扎于美阳,以逸待劳,侯韩遂边章来攻,地利在我。

如今耿鄙征发六郡兵,千里迢迢去进攻叛军,地利在彼。

地利不在也。”

“第三谓之人和。

凉州经长期战乱早已经济凋敝,百姓流亡,疲惫不堪。

叛军之中,杂有大量汉人,其和当地百姓千丝万缕,彼此相依。

当今如今春耕之际,耿鄙不顾百姓死活,强自征发六郡兵。

六郡兵荒废田野,抛却妻小,又岂能与他同心?

这一点,其实是最重要的。

天时地利不在,若有人和,还可逆天而动。

若无人和,绝无胜理!”

听到这里,严干终于反驳道:“百姓黔首,犹如羔羊,为鹰犬所驱使,岂能谓之人和?”

这一点说的,就是没把普通人当做人。

实际上这也是此时的主流,士族和其他,之间已经开始产生鸿沟,彼此好像两个物种。

士族读书识字,做官经商。

普通百姓,有类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