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接口道:
“况且,那刘备在贵霜,当真全然无辜吗?
据一些零星传回的消息,他与波调勾结甚深,关张甚至拥有兵权,参与其内战。
此等行为,本就逾越商贾本分,招致祸端,亦在情理之中。
刘璋张朱二人,西行本也是争夺利益,出事也是其咎由自取。
朝廷若为此等之事大动干戈,是否名正言顺?
是否会被他国视为霸道?”
他们担忧的是战争的代价、道义的立场以及潜在的风险。
在民间,也有一些有识之士表达了类似的忧虑。
一位在城东开设私塾的老先生,在给学童讲解经典之余,也忍不住对前来接孩子的家长感慨:
“《孙子兵法》云,‘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打仗,是要死人的。
朝廷的将士,贵霜的百姓,一旦刀兵起,便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为了两个人的冤屈——纵然这冤屈极大,
便要赌上万千将士的性命和两个国家的安宁,老夫窃以为,当慎之又慎啊。”
甚至在一家报社内部,也出现了争论。
一位年轻的编辑激动地对主编说:
“主编,我们是否报道得太过于倾向主战了?
是否应该多刊登一些不同的声音?
让民众更全面地看待此事?”
主编揉了揉眉心,苦笑道:
“不同的声音?你看看外面!现在民众只想听到一种声音!
我们若逆势而为,报纸卖给谁去?
况且……
从商业利益和帝国尊严的角度看,此战恐怕……
势在必行。
那些反对的声音,终究是螳臂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