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倒是客气接待,但言语间要么推诿敷衍,要么索要巨额“引荐费”却无法提供实质保障。
几次下来,钱花了不少,却未能打开真正的局面。
崔监试图利用其文士风度,与一些寺庙的僧侣交流,希望借助佛教纽带建立关系。
然而,富楼沙的佛教派系复杂,僧侣阶层与商业利益纠缠极深,
并且这些西边的宗教人士比较信丰“异端比异教更可恨”的理论!
初来乍到的崔监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就,往往结好一个得罪好几个……
眼看带来的货物不断减少,而采购贵霜特产运回东方的计划因无法拿到有竞争力的价格而进展缓慢,商队内部的气氛逐渐变得焦躁和压抑。
刘璋和张朱开始频繁抱怨,认为当初就不该来这贵霜,在于阗和敦煌稳扎稳打才是正道,甚至私下里商议着是否要逼刘备返回。
刘备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如同困在蛛网中的飞蛾,能看到四周的光亮(财富),却被无形的壁垒层层阻挡,有力无处使。
这日,刘备带着通译和陈师傅,在富楼沙最大的中心市集,与一个颇有势力的本地香料商人磋商一笔丝绸换香料的生意。
谈判本已接近尾声,对方却突然以丝绸“色泽不均”为由,强行压价两成,态度强硬。
“穆罕,这批丝绸乃是我等从中原精心挑选而来,绝无质量问题!
您这压价,未免太过苛刻!”
刘备强压怒气,据理力争。
他深知,若此次退让,消息传开,他们这支新来的商队将彻底被贴上“可欺”的标签,日后在富楼沙将更加举步维艰。
那名叫穆罕的香料商人,挺着肥硕的肚子,傲慢道:
“我说色泽不均就是不均!
要么按我的价,要么,你们就带着你们的丝绸滚出我的店铺!”
他身后的几名彪悍护卫立刻上前一步,面露凶光。
通译吓得脸色发白,陈师傅也紧张地看向刘备。
周围一些看热闹的本地商贩和行人,也大多抱着幸灾乐祸或漠然的态度。
刘备心念电转,硬拼肯定不行,妥协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