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到于阗,见闻

几日来,于阗城西一处相对僻静的街角,渐渐聚集起一些好奇的民众。

人群中央,是几位身着青色道袍、头戴混元巾的中原道士。

他们面容清癯,风尘仆仆,但眼神清澈而坚定。

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竟能操着颇为流利的于阗本地语,甚至夹杂着一些其它国家的词汇,与围观的百姓交谈。

这便是由张鲁派遣,历经千辛万苦才抵达西域的天师道弟子。

为首的道士道号清虚,年约三旬,是张鲁颇为倚重的弟子之一,不仅道法精熟,更难得的是对西域语言风俗有过深入研究。

清虚子并不急于宣讲深奥的教义,他选择从最实际的需求入手。

他身边跟着两个年轻道童,一个手持拂尘,一个捧着瓦罐和清水。

当有面露病容或声称身体不适的民众上前时,清虚子便会询问病情,然后画符一道,焚化后溶于水中,让患者饮下,口中念念有词,多是祈福消灾、安抚心神之语。

这便是所谓的“符水治病”。

起初,人们将信将疑。

但或许是心理作用,或许是天师道弟子确实懂得一些粗浅的医术,这些符中加入了一些草药,竟真有几人饮下符水后感觉身体轻快了些,头痛脑热也有所缓解。

消息一传开,前来求取符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除了符水,清虚子更重要的手段是讲解《道德经》。

他并不照本宣科,而是选取其中“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知足常乐”等易于理解的篇章,结合西域百姓的生活实际,用朴素的比喻娓娓道来。

讲述那玄之又玄的“道”,如何存在于昆仑山的冰雪、流淌的河水、生长的草木之中,强调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积德行善的理念。

这种与佛教强调轮回、苦修、来世福报截然不同的思想,对于听惯了和尚大吹法螺,信仰不深的普通于阗民众来说,带着一种新鲜而朴素的吸引力。

然而,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吸引民众的手段,却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