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都护府的框架已然确立,牧区划分亦初见雏形。
然而,刘复与程昱等重臣深知,若想彻底改变草原“胡强则南下,胡弱则北遁”的循环,单靠军事镇戍和羁縻部落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片土地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基础,使华夏文化的根基深深扎入这北疆沃土。
行营之内,关于如何“实边”的讨论再次展开。
“陛下,”
新任漠南都护程昱率先奏报,
“草原地广人稀,若仅有游牧,则都护府如孤岛,难以持久。
欲长治久安,必效仿秦汉旧制,徙民实边,屯田筑城,使胡汉杂处,农耕与畜牧并举。”
户部尚书呈上早已拟定的初步方案:
“臣等议定,可三管齐下。
其一,从河北、河东、中原等人稠地狭之州郡,招募贫苦农户,许以优厚条件:
凡愿迁往漠南者,每户授田百亩(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免三年赋税,并由官府提供种子、农具,协助建造房舍。此为民募。”
“其二,赦免部分非十恶不赦之轻罪犯囚,允其携家眷迁往边地屯垦,以功抵罪,编为‘屯田户’,受军方管辖。此为罪徙。”
“其三,鼓励内地商贾、工匠前往都护府所在新城及重要据点开设作坊、行商贸易,官府予以便利甚至资助。
此为民聚。”
刘复仔细阅看方案,点头认可:
“甚善。然徙民之事,关乎百姓身家性命,务必周密。
路线规划、沿途补给、抵达后之安置,均需详尽。
程昱,你为漠南都护,此事乃你任内首务,当亲自主持,务必使移民‘来之能安,安之能富’。”
“臣遵旨!”
程昱郑重应下,
“首批移民,臣建议先集中于漠南都护府治所定襄新城周边,以及几处水草丰美、宜耕宜牧之战略要地,如计划修筑之‘受降城’、‘朔方新城’等处。
先建点,后连片,稳扎稳打。”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