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步度根的犹豫观望,曹操谋划

“诺!”

文丑和谋士领命而去。

于是,西路的战局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态势:

没有大规模的主力决战,但小规模的冲突和征服无处不在。

文丑的铁骑如同梳篦般,清理着步度根势力范围的边缘;

一座座宋军的小型堡垒如同钉子般,楔入草原;

曹操的使者带着承诺和威胁,活跃在各个中小部落之间。

步度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的部落人心惶惶,不断有边缘部落或被吞并、或悄悄投降宋军的消息传来。

他收缩兵力的命令,某种程度上反而加剧了这种瓦解。

他坐困愁城,既无法下定决心与曹操决战,又难以忍受地盘和部众的不断流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

时间一天天过去。

步度根派往轲比能处的使者带回了消息:

轲比能确实吃了亏,损失了一支精锐,但主力尚存,正在紧急集结各部,准备与汉军皇帝决战。

轲比能还通过使者,再次向步度根发出了强烈联合的请求,甚至许诺了战胜后共分漠南草场。

与此同时,探马也回报,宋国皇帝刘复的主力中军,已经渡过濡水,正在稳步向北推进,其兵锋直指轲比能王庭可能所在的区域。

一场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这似乎正是慕容头人所预言的“两虎相争”的局面。

步度根的心再次活络起来。

他倾向于再等等,等轲比能和宋国皇帝拼得你死我活。

他甚至暗中下令,让各部做好“趁火打劫”的准备,无论是趁机攻击实力大损的轲比能,还是劫掠可能败退的宋军。

然而,他却严重误判了两点:

第一,他低估了刘复决心和宋军的战斗力。

刘复此番北伐,志在必得,准备充分,绝非以往那种浅尝辄止的扫荡。

第二,他低估了曹操的蚕食策略的破坏性。

就在他等待“两虎相争”结果的时候,曹操的西路军已经如同缓慢合拢的铁钳,不仅极大地削弱了他的实力和战略空间,更在他内部埋下了无数分裂的种子。

他的犹豫,使得西部鲜卑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也无法对中路主战场形成任何有效的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