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军调动、粮草汇集的同时,一场无声的战争早已率先打响。
程昱执掌的玄耳阁,开动了全部的力量。
无数细作、密探,利用商队、流民、甚至投降的荆州官吏作为掩护,大量潜入江东和荆南地区。
他们携带的不是刀剑,而是金银、谣言和承诺。
在吴郡、会稽、丹阳的茶楼酒肆、市井乡间,开始流传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
“魏军百万,战舰千艘,已聚江北,如何能挡?”
“孙伯符轻而无备,虽能战,然岂能抗天兵?”
“周公瑾与孙权重臣不睦,欲夺权久矣……”
“听闻魏王许诺,若献城以降,高官厚禄不在话下……”
“荆北百姓免赋三年啦!魏王仁德!”
这些流言如同毒雾,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江东的军心民心。
富庶的吴会之地,开始弥漫起一种恐慌和疑虑的情绪。
一些本地豪强大族,开始暗中盘算家族的未来。
与此同时,玄音台的宣传攻势也铺天盖地而来。
大量的简易檄文被制作出来,通过各种渠道撒入江南。
上面用通俗的文字,列举孙策“僭越称尊”、“穷兵黩武”、“苛待士民”等“罪状”,
极力宣扬魏王刘复的“天命所归”、“仁德宽厚”,以及大魏的强盛繁荣,承诺只要归顺,便可共享太平,减轻赋役。
甚至还有一些快板书、童谣被编造出来,在民间迅速传播,其内容无不是贬孙扬刘。
这种强大的心理战和宣传战,是孙策周瑜从未经历过的。
哦,也不能说从未经历过,当年周瑜被射中后门的时候就品尝过袁术的宣传战……
他们可以整肃军队,却难以堵住悠悠众口,更难以消除人们心中悄然种下的恐惧和怀疑的种子。
秣陵,吴侯府。
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将至。
孙策一身戎装,坐于主位,面色阴沉如水,往日的豪迈不羁被一种压抑的愤怒和凝重所取代。
其弟孙权坐在下首,眉宇间带着忧色。
周瑜、张昭、程普、韩当、吕蒙等文武重臣分列两侧。
“襄阳……竟如此轻易陷落……”
孙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刘表经营多年,蔡瑁蒯越号称人杰,竟不堪一击!文聘也降了!”
他猛地一拍案几,杯盏跳动,
“魏军兵锋,竟犀利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