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某个深夜,一名自称玄音台密使的不速之客,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他府中,递上了这封信。
信中的字迹沉稳有力,内容更是直击潘虎心底:
“潘将军台鉴:君有虎贲之勇,韬略之才,奈何明珠暗投,困守幽燕一隅?
魏王殿下,雄才伟略,志在天下,求贤若渴。
若将军愿弃暗投明,为魏王耳目,他日功成,裂土封侯,岂不远胜于今日蹉跎?
静待良机,立不世之功,则魏国大门,永为将军敞开!——王申 手书。”
这封信,如同在潘虎心中点燃了一把燎原之火!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未来!
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答应了密使的条件,成为了魏国安插在冀北幽州边界的一枚重要暗子。
此后数年,玄音台的“资助”源源不断。不仅仅是金银财帛,更有潘虎最渴望的东西——知识和人脉。
一位由王申亲自安排的“先生”,悄然进入潘府,教授潘虎识字、算术、乃至基础的韬略。
从一个粗通文墨的武夫,到如今能看懂公文、计算粮草军需、拥有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数学实力,玄音台功不可没。
他曾按捺不住激动,写信问王申:
“何时可举旗投魏?”
王申的回信总是冷静而充满深意:
“潜龙在渊,待时而动。将军当务之急,乃固守河间,示弱于外,结好于内(指袁绍韩馥等势力)。
待立下足以震动魏王之奇功,再谈归顺,方显将军价值,亦能得大王青眼相加,委以重任!
切记,时机未至,万勿轻动!”
“立下震动魏王之功……”
潘虎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目光愈发坚定。
他一直蛰伏着,观察着,等待着那个足以让他一步登天的机会。
直到公孙瓒派刘备南下,直到他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对刘备急于立功心态的精准把握,设下连环计,终于击溃刘备,并将这位的“万人敌”关羽生擒!
“以两千之众击溃刘备数千军,生擒关羽,献于魏王!”
这难道不是足以震动冀州的大功吗?潘虎几乎能想象到王申接到消息时的赞赏,以及魏王刘复那锐利目光中可能流露出的惊喜!
他的投名状,足够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