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望着窗外大雪,听完戏志才恳请,

指尖在案上那份注疏与古籍残本上摩挲良久,又摩挲案上一枚古玉。

再看那份详尽的《广宗降卒安置疏》:

记录刘复如何将数十万黄巾部众编户齐民,

分发缴获的豪强田地、农具、种子,并计划使其中一部分成为青州屯田户的具体方案和名册。

另有一份刘复亲笔信,言辞极其恭谨,以弟子礼自居。

信中不提婚娶,只言:

“广宗一役,亲闻先生忠义磊落,复虽鄙陋,心向往之。

破城之日,于张角伪宫废墟中得此玉,温润含章,有君子之风。

窃思此物沾染妖氛,唯先生浩然正气可涤之,敢请先生纳之,亦使此玉得归明主。”

长叹一声:

“志才啊,你为主公,可谓呕心沥血。

然此媒……难!难如登天!”

他眼中尽是忧虑,

“荀氏清贵,门生故吏遍天下。

刘复虽有平乱之功,位列侯爵,然出身寒微,

更遑论采娘才名冠绝颍川,多少世家翘首!

老夫此去,恐自取其辱,更累及你家主公清望。”

此言正是戏志才最初否决刘复直接找人求娶的理由,

此刻再由卢植口中说出,足见此世对世家大族门风的共识。

戏志才深深一揖:

“中郎明鉴。

若论门第,主公自然不及。

然当此世,何为贵?虚名耶?实力耶?

主公拥青州强兵,控厄北海盐利,更心怀黎庶,广宗收降卒、开屯田,此非‘仁’乎?

南阳、颍川剿匪安民,约束军纪,此非‘义’乎?”

他直视卢植,

“中郎为国举才,当知非常之时,需非常之配!

荀采之才,困于深闺,岂非暴殄天物?

唯刘将军处,方有她振翅之天地!

此非私情,实乃为荀氏谋生路,为天下惜英才!”

卢植身躯一震,掠过刘复在广宗约束士卒、赈济灾民的报告。

他闭上眼,仿佛看到未来烽烟四起的山河。

再睁眼时,疲惫的眸中已带决断:

“罢!老夫便舍此残躯清誉,为你主公,走一遭颍川!然……”

他盯着戏志才,

“告诉刘复,若他日负此女,或行不义,老夫纵在九泉,亦不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