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是“图利”的。以宏达地产为首,赞助金额巨大,他们的目的明确,就是要换取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在晚会上安排一个黄金时段的发言,或者让市领导在致辞中对他们公司点名表扬。这类企业,是金主,也是大爷,要求最多,最难伺候。
而第四类,也是最特殊的一类,只有一个名字——清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他们的身份是“协办方”,联系人是“季伯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晨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这行字上。
协办方,意味着他们不是单纯的出钱方,而是深度参与到了晚会的策划与执行中。舞台设计、节目编排、宣传物料,这些都属于他们的业务范畴。
联系人,季伯常。一个他只闻其名,从未见过的人。白狐的长子,清流雅集的核心成员。
白建明把他放在联系人的位置上,用意险恶。
如果苏晨直接打电话过去,会发生什么?
以季伯常的身份,他会亲自处理这种具体的协办事务吗?大概率不会。电话要么打不通,要么被秘书挡驾。苏晨一个市府办的小科员,想直接跟季伯常对话,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旦沟通不畅,导致晚会筹备出了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自然是苏晨这个“全权负责”的联络员。白建明甚至可以反过来说他“工作能力不足,连个赞助商都协调不好”。
这是一个死局。
苏晨端起咖啡,喝了一口。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
系统提示他,“搅”。
如何搅?
不能按部就班,不能顺着白建明的思路走。要打破这个棋盘,重新制定规则。
他的目光从“季伯常”三个字上移开,落在了今天会议的场景中。一个细节在他脑海里被放大——白建明介绍柳莺时说的是“清流文化的代表”,而名单上的联系人却是季伯常。
一个公司,在同一个项目上,派出了两个代表?一个出席核心碰头会,一个却只留在纸面上的联系方式里?
这不合常理。
除非,这两个人的分工不同。
柳莺,那个气运如烟似雾的女人,她负责的是具体执行。而季伯常,是挂名的“领导”,是用来镇场子、显示公司实力的。
白建明把季伯常的名字给他,就是想让他去撞南墙。而真正的突破口,恰恰是那个不在名单上,却出现在会议室里的柳莺。
苏晨的嘴角勾起一个微小的弧度。
这个老狐狸,百密一疏。他大概以为自己一个年轻人,只会盯着纸上的白纸黑字,却忽略了活生生的人。
他拿出手机,没有去查柳莺的联系方式,那太刻意。他打开了赵林科长发给他的那份更详细的晚会筹备方案电子版。在附录里,他找到了各个工作组的名单。
果然,在“舞台艺术与节目统筹组”里,他看到了柳莺的名字,职位是组长。而她的联系电话,就跟在名字后面。
苏晨却没有立刻拨打这个号码。
直接打电话过去,依然会被动。他需要一个更自然、更无法拒绝的切入点。
他继续翻阅方案,在工作进度表里,他看到了一条信息:明日下午三点,舞台艺术组将前往晚会举办地“江城大剧院”,进行场地复勘和灯光音响设备初调。
苏晨关掉手机,将那份名单整齐地叠好,放进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