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市府办的“青年骨干”,新的称谓!

张副秘书长的办公室外,一位年轻的秘书早已等候在那里。他看到苏晨,脸上露出一丝礼貌的微笑,没有过多的热情,也没有丝毫的轻视,一切都恰到好处。

“是苏晨同志吧?张秘书长在等你,请进。”

推开门,苏晨第一眼看到的,不是那位领导,而是一幅悬挂在墙上的字。

“公生明,廉生威。”

四个大字,笔力遒劲,铁画银钩,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刚正之气。

办公桌后,一个身形清瘦、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抬起头。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大学教授,而非传闻中雷厉风行的“铁腕”人物。

然而,在苏晨的系统视野中,这位张副秘书长头顶的气运,却是一片纯粹而浩荡的青蓝色,如同万里无云的秋日青天,其中蕴含的“秩序”与“威严”气运,凝练得如同实质,让人不敢直视。

苏晨与张副秘书长的谈话,比他想象中要简短得多,也平淡得多。

没有嘉奖,没有勉励,甚至没有过多提及宏远集团那件事。张副秘书长只是像拉家常一样,问了问他的基本情况,毕业院校,工作感受,仿佛只是一次上级对新人的普通关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苏晨知道,这平淡的每一句话,都是一次不动声色的考察。对方的眼神,透过薄薄的镜片,平静却锐利,仿佛能看穿人心。

苏晨的回答滴水不漏,谦逊中带着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坦诚里又透着超越年龄的稳重。他没有邀功,只说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他没有诉苦,只说在工作中学习到了很多。

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十分钟。

当苏晨从办公室里出来时,额角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这场看似平淡的对话,其心神消耗,远比跟周宏远那场“言灵”交锋要大得多。

他回到综合科时,办公室里的气氛已经恢复了正常,但这种正常,只是一种表象。

当他推开门,正在高声谈笑的两个同事,声音立刻低了八度。之前对他爱答不理的老油条,主动拿起暖水瓶,热情地问:“小苏,水杯空了吧?我给你续上点热水。”

苏晨客气地道了谢。

他回到自己的座位,刚一坐下,科长赵林就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一种混杂着喜悦和感慨的复杂神情。

“小苏啊,”他把文件放到苏晨桌上,刻意压低了声音,但那股兴奋劲儿却怎么也藏不住,“刚才我去参加办公会,张副秘书长在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扬了咱们科。说我们这次处理违建事件,有担当,有作为。”

赵林顿了顿,凑得更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像是在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他还……专门提到了你。”

苏晨抬起头。

“他说,”赵林模仿着领导的语气,眼睛里闪着光,“‘像苏晨这样的年轻同志,思路清晰,敢于碰硬,是我们干部队伍里不可多得的青年骨干,要多给担子,大胆使用!’”

“青年骨干”!

这四个字,从赵林的口中说出,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办公室里所有竖着耳朵偷听的人,心中都是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