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馆里传来一阵压低的咒骂。有人抓紧了手里的杯子,木凳在地上轻轻挪动。
诗人又弹起琴,声音变得缓慢。
“姑娘被抢走,关进石屋,窗外连月光都没。
她趁夜逃出,爬上山,不再回来。
风雪里,头发一夜变白。”
角落里,一位女仆擦着桌子停下了手,静静听着。
“两年后,打仗的青年回乡,
山路断了,他带着人去寻。
山洞里,他见到了她,
那双手冻僵,却还握着一根木簪。”
琴弦轻轻一抖,音色变得高昂。
“他跪在地上,说:‘我们要让人知道。’
村里的男人女人都来了,
他们抬着老农的骨头,放在贵族门前。
他们喊:‘谁害他?谁还欠债?’
贵族不出声,城里的兵也不敢动。”
诗人低下头,声音变得平缓:
“那一夜,火光照亮了山脚。
人们说,那不是复仇的火,
是穷人点亮的一盏灯。”
琴声渐渐停下,只剩火炉在劈啪作响。酒馆里一片寂静,许久没人说话。
一个年纪大的渔夫慢慢放下酒杯,开口道:“这故事……我爹年轻时也讲过一个差不多的。”
另一个人接话:“不止,我们村也有那样的事。”
“贵族的债,穷人永远还不完。”
“要我看,这故事还美化了贵族呢!”
诗人没接话,只把琴收进布袋,放在脚边。
有人走过来塞了几枚硬币给他,他点头致谢。
酒馆的老板从柜台后走出来,摇头叹道:“唱得好,可别唱得太久,这几天查得紧。”
诗人笑了笑,没有辩解。他只是拿起那本破旧的连环画,放进衣袋。
封面上的红字已经被磨得发暗,但还能辨出那一行用陌生语言写成的小字——
“周树人艺术学院。”
夜色更深,客人们陆续散去。街外的风吹起纸屑,一张印着连环画封面的传单在地上滚动,最后停在路灯下。
光线晃动,纸上的图案像仍在诉说那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