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实验大厅的灯光逐渐调暗,只留下干涉仪核心区域的微光。

控制台上的时钟指向零点,记录系统进入独立运行状态。观测目标是一块魔法水晶——来自帝国魔法学院的杜兰副教授正在远程操控它释放能量,而新星基地的干涉仪将对那股能量进行观测与解析。

“信号通道已接入,延迟两点六秒。”

“确认,量子同步链路稳定。”

投影屏上,来自帝国的能量波形缓缓出现。它不同于任何已知的物理辐射,带有一种极低频的相位振荡,像是某种波动在空间结构中轻微起伏。

“准备主观测序列。”

“干涉仪核心校准完成,零点稳定。”

中央舱的光路缓缓调整,十六束分光激光在真空中交织成新的干涉网格。频率切换至θ频段,数据流被同步写入主控终端。屏幕上出现一组新的曲线,显示出能量场的微弱扰动。

“开始捕获。”黄佳铭院士发出指令。

几乎在同一时刻,干涉图像中出现了明显的偏移。

那并不是随机噪声,而是一种持续且规律的振幅变化。每当杜兰远程释放一部分魔力,干涉条纹便会产生周期性的偏转,波峰之间的间距随能量强度而变化。

“信号确认——是稳定的能量波动。”

“形态符合非线性场干涉模型——是相位场。”

工程师们在终端上调整增益,让干涉条纹更清晰。通过实时计算,系统给出了一个数值范围:这种能量的作用强度大约相当于十的负二十七次方重力常数的局部扰动。它极微弱,极其容易被掩盖在空间噪声中,但确实存在。

“再试一次。”黄佳铭院士说道。

通讯器中传来帝国实验室的回应:“杜兰副教授已准备第二次释放。”

几秒后,曲线再次波动,这一次更强。干涉仪的灵敏探头检测到空间相位的瞬时偏移,幅度持续了大约零点八秒,然后迅速恢复。

“相位锁定完成,记录干涉图。”

“数据接收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