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量子突袭

“玄鸟号”的舰体在月背船坞中日渐丰满,“影龙”战机与“蜂群”系统也已锋芒毕露。但一支真正现代化的空天力量,其强大不仅在于平台与武器的先进,更在于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C4I)系统的绝对优势。为了验证这一核心能力,一场代号为“天罡”的绝密演习,在广袤的地月空间悄然展开。

一、无形的战场

演习背景设定在高度复杂的未来战场环境:敌方(蓝军)拥有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其高价值卫星网络(包括侦察、导航、通信卫星)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天基信息体系,是敌方的“眼睛”和“大脑”。红军(中国空天军)的任务是:在强电磁干扰和反侦察条件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瘫痪蓝军的关键天基节点。

红军参演兵力并未动用“玄鸟号”本体,而是由一艘新型“长城”级轨道指挥舰作为核心,指挥一个混编攻击群,包括:数架“影龙”战机、数个“蜂群”无人机单元,以及一支由小型高速突击艇组成的特遣队。他们的最大倚仗,是刚刚完成实战化测试的“墨子”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二、量子指挥链

演习开始前,红军指挥中心弥漫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冷静与自信。

“所有单位,量子通信密钥同步完成。”通信官报告。与传统无线电波易被监听、干扰不同,量子通信基于量子纠缠原理,一旦被窃听,通信双方立即可知,且信息传递近乎绝对安全、理论上零延迟。

“长城”舰的指挥舱内,巨大的全息沙盘实时显示着整个战场的态势,包括蓝军卫星的精确轨道、预估的电磁干扰范围以及红军各单位的精确位置。

“影龙分队,按‘潜行模式’前出至L1待命区。”

“‘蜂群’单元,散布至Kessler Syndrome 残骸带,进入静默潜伏。”

“突击艇分队,依托‘鹊桥’中继卫星阴影区隐蔽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