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一间黑屋,一把钥匙,一盘更大的棋

那扇深色的实木门,像一张沉默的巨口。

江澈站在门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胸腔里那颗不争气的心脏,正毫无章法地胡乱跳动。

他刚刚才当着全办公室的面,亲手销毁了自己和陈森林之间那份心照不宣的“契约”,现在,对方就发来了“接头”的信号。

这感觉,不像是职场晋升,倒像是地下党接头,说错一句话,门后就是万丈深渊。

他抬手,在门上轻轻叩了两下,不轻不重,是下属拜见领导最标准的力度。

“进。”

门内传来陈森林那清瘦而毫无波澜的声音。

江澈推开门,一股混杂着浓得发苦的茶香、旧纸张的霉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墨香,扑面而来。

这间办公室,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没有奢华的红木家具,没有彰显权力的巨幅地图,甚至没有一盆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绿植。

这里,像一个被抽离了所有多余色彩的、精确到毫米的灰色盒子。

一张巨大的办公桌占据了房间近三分之一的面积,桌面上除了一个黑色的电话、一个白瓷的笔筒和一盏老式台灯,再无他物。文件分门别类地码放在桌角,每一摞的高度都惊人地一致,边缘整齐得像是用尺子量过。

房间的另一侧,是一整面墙的书柜,里面塞满了各种大部头的典籍和档案盒。没有一本是崭新的,每一本的侧脊上,都贴着一张手写的、字迹工整的标签。

陈森林就坐在这片灰色的海洋里。

他没有看江澈,而是正低着头,用一块绒布,一丝不苟地擦拭着一副老花镜的镜片。他的动作很慢,很专注,仿佛那不是一副眼镜,而是一件需要被精心呵护的古董。

阳光从他身后的百叶窗缝隙里挤进来,在地板上投下几道狭长的、明暗交错的光带。陈森林的身影,恰好被笼罩在其中一道阴影里。

江澈的心,沉了下去。

这间办公室,不是一个办公的地方,这是一个人的领域,一个由极致的秩序和自律构建起来的、密不透风的堡垒。

“主任,您找我。”江澈站在离办公桌三步远的地方,垂手而立。

陈森林没有立刻回答,他将镜片举到光下,眯着眼检查了一下,似乎对某个看不见的瑕-疵不太满意,又低头,换了个角度,继续擦拭。

办公室里,只剩下绒布摩擦镜片时那细微的“沙沙”声。

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

江澈感觉自己不是在等领导训话,而是在接受一场无声的审判。对方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消磨他的耐心,试探他的定力。

他脸上挂着恭敬的微笑,心里已经开始默数书柜上到底有多少本《资治通鉴》的注疏。

他发誓,如果这次能活着出去,他一定要把【茶艺大师】的技能点满,下次再进来,他要用一套行云流水的泡茶功夫,把这令人窒息的节奏给夺回来。

终于,陈森林似乎满意了。他戴上眼镜,那双原本就锐利的眼睛,在镜片后面,变得更加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抬起头,目光第一次,正式地落在了江澈身上。

“坐。”他指了指办公桌对面那张唯一的、同样是灰色的椅子。

“谢谢主任。”江澈依言坐下,只坐了椅子的前三分之一,腰杆挺得笔直。

陈森林没有说话,他从桌角那几摞文件里,抽出一份最薄的,递了过来。

江澈连忙起身,双手接过。

那是一份打印的干部履历表,上面贴着他自己的一寸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眼神里还带着一丝刚走出校门的青涩。

是他的档案。

“江澈,二十六岁,青阳县石盘镇党政办科员,后借调至县委办综合科。”陈森林缓缓开口,像是在念悼词,“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学生会干部。入职之后,表现突出,是县里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周国华同志对你的评价很高,他说,你是一把好刀,只要磨好了,能解决大问题。”

江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周书记,您老人家真是把我往死里夸啊。

“主任谬赞了,周书记那是对我们年轻人的鼓励。”江澈谦卑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