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江澈的内心独白:懂了,功劳你拿走,千万别提我!

他感觉自己不是被逼上了梁山,而是被一脚踹进了桃花源。

一股狂喜,如同失控的野马,在他的胸腔里横冲直撞。他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上扬的嘴角,他想笑,想放声大笑。

他强行压抑着这股冲动,紧紧地抿着嘴,肩膀因为憋笑而微微颤抖。

他缓缓地抬起头,再次看向周国华。

那双原本写满“生无可恋”的眼睛,此刻已经褪去了所有的迷茫和抗拒,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澈和……领悟。

那是一种下属对上级意图心领神会后的通透,一种棋子明白了棋手布局后的了然,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决绝。

周国华一直在观察着江澈的表情。

他看到了江澈从僵硬,到挣扎,再到低头沉思,最后,他看到了江澈抬起头时,眼神里那瞬间点亮的光。

周国华的心里,涌起一股巨大的满足感。

他知道,这小子,懂了。

他不仅听懂了自己话语里的意思,更领会了自己那份深藏不露的、为他前途考量的苦心。

这需要何等的悟性?何等的政治智慧?

周国华在心中暗暗赞叹。他原以为自己还需要再多费些口舌,没想到江澈已经一点就透。

此子,真乃国士无双!

小主,

“书记……”江澈开口了,声音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沙哑,仿佛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心里斗争,最终被领导的良苦用心所感化,“我……明白了。”

这三个字,他说得缓慢而郑重。

周国华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儒雅的笑容。他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不再说话。

一切尽在不言中。

江澈的内心,早已乐开了花。

懂了!太懂了!功劳您拿走,风头您来出,以后千万别再提我,让我当个安静的背景板就行!

他重新低下头,目光再次落到那个被红笔圈起来的问题上。

现在,这个问题在他眼里,不再是催命符,而是一道升华主题的附加题。

他要做的,就是把这道题,答得漂漂亮亮,答出水平,答出高度,让周国华满意,让省里震惊,让自己的“展品”人设,彻底立住。

他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上一世在省厅办公室里,旁听过的无数次高级别务虚会,接触过的那些关于区域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文件,此刻都化作了清晰的字符,在他脑海中排列组合。

“书记,”江澈再次抬起头,这一次,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和从容,“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回答。”

周国华的眉毛微微一挑,示意他继续。

“第一,是经济层面。‘林业碳汇’项目,它的核心不是一笔一千二百万的交易,而是为我省广大的欠发达山区,找到了一条‘点绿成金’的现实路径。它证明了绿水青山,确实可以不通过破坏性开发,就能转化为金山银山。这是为全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青阳样本’。”

周国华的眼睛亮了。

“样本”这个词,用得好,用得妙!这正是他最想听到的!

“第二,是社会层面。这个项目的成功,将极大地提振全省山区县干部群众的发展信心。它告诉我们,落后地区不一定只能跟在发达地区后面吃剩饭,我们同样可以在新的赛道上,实现‘换道超车’。这对于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

周国华端着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换道超车”!又是一个精辟的提法!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战略层面。”江澈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却更显力量,“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我们青阳县,作为一个基层的、贫困的县城,主动思考,大胆创新,率先闯出了一条路。这说明了什么?”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周国华,一字一句地说道:“这说明了,我们基层的干部,是能够深刻领会并主动践行中央精神的。我们不是被动地等待喂饭,而是主动地去找米下锅。这体现的,是一种政治站位,一种执政能力,一种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这,才是这个项目背后,最大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