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见识……不像个乡镇干部!
陈副部长在心里得出了这个结论。
他见过太多干部,在自己的领域里是专家,可一旦跨出自己的部门,就成了门外汉。搞旅游的只想着怎么引流,搞农业的只想着怎么增产,搞工业的只想着怎么招商。他们就像一个个零件,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却很少有人能跳出来,看到整个机器的运转逻辑和潜在风险。
而江澈,他展现出的,恰恰是这种最稀缺的、穿透部门壁垒的“全局观”。
他不是在炫技,他是在用一种最朴实的方式,揭示事物之间最深刻的内在联系。他脑子里装的,不是一本本孤立的报告,而是一张动态的、数据化的青龙镇乃至全县的发展沙盘!
这需要何等恐怖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洞察力?
陈副部长再次抬起头,看向江澈,心中的震撼已经变成了某种程度的敬畏。他想起了孙大海和李卫国对江澈的评价——“定海神针”、“棋手”、“格局”。
之前他听着,还觉得乡镇干部爱护自己的下属,言语间难免有些夸大。
可现在他才明白,那不是夸大,那他妈是谦虚了!
这哪里是定海神针?这简直是个人形预警机!
“江澈同志。”陈副部长终于再次开口,声音里已经听不出之前那种居高临下的审查意味,反而带着一丝平等的、探询的意味,“你刚才提到的这些数据和文件,平时……接触得多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江澈一听,魂都快吓飞了。这是要刨根问底,查他的信息来源了?他赶紧把早已准备好的说辞端了出来。
“报告陈部长,我平时的工作,有一部分就是整理、归档办公室的文件资料。”他的表情愈发“老实巴交”,“我这个人没什么别的优点,就是记性好一点,看过的东西不容易忘。其实文件里的内容我也不太懂,就是觉得这些数字摆在一起,有点……有点奇怪,就记住了。”
他极力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只有记忆力、没有理解力的“人形扫描仪”。
然而,这番“自污”式的辩解,落在陈副部长耳朵里,却自动转化成了另一层意思。
记性好?这世上记性好的人多了,能把县发改委的规划和三年前环保局的指导文件联系起来的,有几个?能把农业局的市场报告和国土局的土壤勘测图谱串联起来的,又有谁?
他说他不懂,只是觉得奇怪?
这才是最高明的地方!
陈副部长瞬间“迪化”了。他认为,江澈这番话,是更高层次的藏拙!他不是不懂,他是太懂了!他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所以才用这种最笨拙的方式来掩盖自己超凡的才华。
这是一种何等清醒的自我认知和政治智慧!
再联想到孙大海说的“无欲则刚”,陈副部长彻底想通了。一个没有强烈晋升欲望的人,才不会急于表现自己;一个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才能沉下心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而这种心性,比他展现出的能力,更加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