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江澈的“神来之笔”:为什么不能都要?

然而,他话音落下,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孙大海和李卫国,像两尊被施了定身术的雕像,一动不动。

孙大海的嘴巴微微张开,眼神直勾勾地看着江澈,那眼神里,不再是审视和期盼,而是一种……一种看到了神迹般的震撼和不可思议。

李卫国的眼镜滑到了鼻梁上,他却浑然不觉。他看着江澈,脑子里如同有九天惊雷滚过,轰鸣作响,将他之前所有的思维定式、所有的条条框框,全都炸得粉碎!

是啊!

为什么不能都要?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他们怎么就没想到?!

他们一门心思地在“拆”与“不拆”的死胡同里打转,在“项目”与“古迹”的单选题里挣扎,把自己的思路完全锁死了。他们想的是如何取舍,如何博弈,如何规避责任。

而江澈,他根本就没在同一个维度上思考问题!

他跳出了这个非此即彼的圈套,用一种更高维度的视角,直接给出了一个“我全都要”的完美答案!

李卫国看着江澈那张依旧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茫然的脸,内心深处,一股狂潮般的敬佩和领悟席卷而来。

他懂了!他彻底懂了!

高人!这才是真正的高人啊!

江澈根本不是在给他们出主意,他是在点化他们!

他不是在否定镇党委的决策,也不是在迎合市领导的批示,他是在给他们指出一条更宏大、更完美、更能体现政治智慧的康庄大道!

“一座新桥代表发展,一座老桥代表历史。”

“古今交辉,新旧共存。”

李卫国在心里反复咀嚼着这两句话,越品越觉得博大精深!

这哪里是一个解决方案?这分明是一种执政理念!是一种超越了单纯GDP增长,将经济发展、历史传承、人文关怀完美融于一体的顶级施政纲领!

小主,

他们还在第一层纠结怎么保住项目,江澈已经站在了第五层,考虑如何把这件事做成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标杆工程,一个能让市领导、甚至省领导都眼前一亮的经典案例!

李卫国猛地看向孙大海,发现对方的眼中,同样闪烁着顿悟和狂喜的光芒。

“啪!”

孙大海一拍大腿,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因为太过激动,差点把椅子带倒。他几步走到江澈面前,双手重重地按在他的肩膀上,眼神灼热得吓人。

“小江!你……你真是我们青龙镇的宝啊!”

江澈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肩膀被捏得生疼,只能尴尬地笑了笑:“书记,我就是随便说说……”

“不!这不是随便说说!”孙大海激动地打断他,声音都在颤抖,“这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神来之笔!是点睛之笔啊!”

他转头看向李卫国,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那眼神里,所有的颓丧、绝望、恐惧都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出路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李卫国也走了过来,扶了扶眼镜,看着江澈的目光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江澈同志,”他第一次如此郑重地称呼江澈的全名,“你放心,你的这个思路,我们领会了!我们马上就组织人手,连夜拿出新方案!”

江澈看着眼前这两个突然像打了鸡血一样,满血复活的领导,彻底懵了。

我……我就想早点下班,你们这是……领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