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商会票号的门板刚卸下一半。
三个穿粗布短褂的伙计正往木架上码糙米。
布袋摩擦的窸窣声里,混着百姓兑换票号的低语。
郑氏票号“一两兑五斗,加赠两合”的告示贴出后,这里成了全城最热闹的地方。
郑森站在二楼窗前,指尖叩着雕花栏杆。
楼下街道尽头。
五十名税吏的马蹄正踏碎晨雾。
为首那顶蓝呢轿子的轿帘上,绣着朵歪歪扭扭的牡丹,是阮大铖府里特有的样式。
“公子,四老爷的人已在后门待命。”
甘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腰间的双鱼玉佩随动作轻晃。
那是郑鸿逵特意给的信物,凭此还可以调动镇江水师的巡江营。
郑森转过身,案上摊着封刚拆的密信,是陈子龙从松江送来的,墨迹里还带着胭脂香。
信中只有一句话:“左帅已斩马士英监军,舟发武昌。”
左良玉,这位明末最具争议的将领此刻正成了搅动时局的关键。
他原是东林党扶持的武将,后与马士英结怨,此刻以“清君侧”为名顺江而下,前锋已抵安庆。
郑森比谁都清楚,这支号称八十万的大军,将成为压垮弘光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陈明遇把乡勇撤到铁坊。”
郑森将密信凑到烛火上,火苗舔舐着香笺上的胭脂。
“今日的戏,主角该是张捷。”
票号门口的喧哗陡然拔高时,张捷正从轿子里探出头。
他玄色官袍的领口别着枚羊脂玉扣,是徐岳昨日献的“孝敬”,此刻正随着他的呼吸发亮。
五十名税吏按着腰间的刀,把兑换票号的百姓推得东倒西歪。
其中两个满脸横肉的,正是前日在常州抢绸缎庄的地痞。
“郑公子好大的架子!”
张捷踏上票号台阶时,靴底碾过片掉落的糙米,他嫌恶地踢开。
“本官奉旨征税,你倒让我在轿子里等了三刻钟。”
郑森坐在柜台后的梨花木椅上,手里把玩着枚铜钱,是商会新铸的“隆武通宝”。
他故意提前用了这个年号,既是对时局的预判,也是种隐秘的挑衅。
“张大人千里迢迢来江阴,总不是为了看我给百姓发米吧?”
张捷的目光扫过木架上的糙米,又落在墙上“凭票兑银”的匾额上,喉结滚了滚。
他在南京就听说郑氏票号的纸钞能当银子用,此刻见百姓握着薄薄一张纸就能领走粮食,忽然明白阮大铖为何要他来查。
这哪里是票号,分明是另一个“国库”。
“少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