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沈怀安变得异常安静。他不再试图去触碰那个危险的U盘,也不再偷偷搜索任何与沈默或“彼岸”相关的信息。他按时上学、回家,在餐桌上沉默地吃饭,做完作业就回到自己房间,仿佛一切又回到了从前。
但林晚晚和雷烈都敏锐地察觉到,这份平静之下,涌动着更深沉的东西。少年眼中那份叛逆的火焰并未熄灭,只是被强行压抑,转化为一种近乎固执的疏离。他不再主动与林晚晚交流,甚至回避着苏晴过分的关心。
(沈怀安内心:他们不相信我能自己判断,那我又何必多说?)
这种状态持续到周末。周六上午,沈怀安正准备出门去图书馆(这次他带上了雷烈给的那个蓝色热点),雷烈却拦住了他。
“今天别去图书馆了。”雷烈看着他,语气平淡却不容拒绝,“跟我去个地方。”
沈怀安下意识地想拒绝,但看到雷烈那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默默地跟在雷烈身后,上了那辆外表普通、内部却经过特殊改装的轿车。
车子没有驶向市中心,而是开往了“启明”总部附近的一处附属研发园区。这里不像主楼那样戒备森严,气氛也更轻松一些,进出的大多是穿着休闲服的年轻研究员。
雷烈带着沈怀安走进一栋不起眼的白色小楼,刷开一道权限门,里面是一个宽敞明亮、布满电脑屏幕和数据可视化墙的房间。十几名技术人员正在忙碌,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代码的味道。
“这里是‘蛛网’追踪小组的临时办公点。”雷烈简单介绍道,“我们负责分析和追踪与‘神经织网’及‘FreeLink’相关的所有数字痕迹。”
沈怀安有些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不明白雷烈带他来这里的目的。
一位戴着厚重眼镜、头发乱糟糟的年轻男研究员看到雷烈,立刻小跑过来:“雷队,你来了!我们刚发现一点有意思的东西……”他话说到一半,才注意到雷烈身后的沈怀安,愣了一下。
“没事,自己人。”雷烈示意他继续。
研究员推了推眼镜,兴奋地指向一块屏幕:“我们逆向分析了‘FreeLink’那个间歇性载波信号的协议,发现它在传输底层嵌入了一种非常古老的、几乎被淘汰的校验码。这种校验码…很像上世纪九十年代某些军用通讯设备的遗留习惯!”
(沈怀安内心:古老的校验码?这和现在的尖端意识技术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