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廊”深处,光怪陆离的意识星图在全息投影中缓缓旋转。林晚晚、白瑾和杜博士站在其前,神色肃穆。简化版“镜像”装置的研发,比预想中更加艰难。将守护个体自由意志的复杂迷宫,压缩成可携带、能产生广谱防护的装备,无异于将大海装入茶杯。
“核心难题在于能量效率和指向性干扰。”杜博士指着一段不断崩溃又重组的算法模型,“强行模拟完整的‘镜像’场,现有便携能源撑不过三秒。我们必须找到‘沙盘’意识共振波中最关键的‘序参量’,进行针对性反射。”
(白瑾内心:就像在噪音中捕捉特定的旋律……需要对“沙盘”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就在这时,周薇匆匆走入,脸上带着凝重:“刚收到的消息,‘沙盘’选定的南亚C-7区测试范围扩大,出现大规模、有组织的非暴力但高度一致的静默游行。参与者眼神空洞,行动整齐划一,对外部刺激反应迟钝。当地政府已经束手无策。”
全息地图上,C-7区的光点变得异常明亮且稳定。
林晚晚凝视着那个光点,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不能再等了。被动防御,永远无法战胜主动侵蚀。我们需要一次主动出击,既是测试‘镜像’的威力,也是试探‘沙盘’的虚实,尝试定位其‘意识锚点’。”
“太冒险了!”杜博士脱口而出,“我们对‘沙盘’的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主动引导反射,万一引发不可控的反噬……”
“但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白瑾支持林晚晚,她的眼神闪烁着科学家的探究光芒,“只有近距离接触‘沙盘’的运作,我们才能找到其弱点。我可以调整算法,将反射聚焦于C-7区上空最强的意识共振节点,进行一次短促、高强度的‘镜像闪烁’。”
(林晚晚内心:父母留下“镜像”,不是让它沉睡在实验室里。是时候,让它向世界发出第一声啼鸣了。)
“灯塔”初啼
计划迅速制定。利用“星火联盟”在C-7区附近的一个秘密通讯中继站作为发射基点,连接上经过白瑾紧急优化、由杜博士团队连夜打造的临时“镜像”发生器。这装置笨重且不稳定,但足以支撑一次短暂的全功率输出。
行动时刻选定在C-7区“静默游行”达到高潮的正午。
林晚晚坐镇“镜廊”主控台,雷烈不顾伤势,坚守在指挥中心,协调安保与信息屏蔽。周薇则准备着应对可能引发的全球舆论风暴。
“能量充填完毕……意识共振频率锁定……‘镜像闪烁’倒计时,3,2,1……启动!”
白瑾按下了虚拟按钮。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没有炫目的光效。但在遥远的C-7区上空,一股无形却磅礴的波动以光速扩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