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正在互相推诿之际,殿外传来通报,称殿前太尉宿元景求见。宿元景在朝中素以刚直着称,与蔡京等人不甚和睦。
宋徽宗正心烦意乱,便宣他进来。
宿元景入殿,行礼之后,直接问道:“陛下,臣听闻朝廷欲招安梁山泊草寇,不知是否属实?”
宋徽宗叹了口气:“正是几位爱卿所议,朕尚在斟酌。”
宿元景正色道:“陛下!梁山晁盖等人,对抗天兵,杀戮官军,罪孽深重!若行招安,岂非助长叛逆之气,让天下人以为造反亦可封官进爵?此举万万不可!当另选良将,重整旗鼓,务必剿灭,以正国法!”
小主,
蔡京闻言,冷笑道:“宿太尉倒是忠勇可嘉!然则,如今四处烽烟,国库空虚,宿太尉可能保证再派大军,一定能剿灭梁山?若不能,贻误战机,致使贼势坐大,祸乱天下,这个责任,宿太尉可能承担得起?”
高俅也阴阳怪气道:“宿太尉久在京城,怕是不知边事艰难。空谈剿灭,容易,真要调兵遣将,钱粮从何而来?兵员从何而来?”
宿元景被两人挤兑得面红耳赤,但他坚持己见,与蔡京、高俅在殿上激烈争论起来。宋徽宗被他们吵得头疼不已,最终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够了!都别吵了!”
他揉着太阳穴,疲惫地道:“招安之事,朕意已决!就依蔡爱卿所言,先试试招安之路。至于人选……”他目光在几位大臣身上扫过,最后落在了高俅身上,“高爱卿,你掌管军事,对梁山贼情较为熟悉,此次招安,便由你为天使,携带朕的诏书,前往梁山泊!务必晓以利害,使其归顺!”
高俅心中叫苦不迭,但皇帝金口已开,无法推辞,只得硬着头皮接旨:“臣……领旨谢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蔡京和童贯心中暗喜,总算把这烫手山芋扔了出去。
与此同时,梁山泊内。
晁盖端坐聚义厅,听着戴宗从各方渠道汇集来的情报。朝廷震怒、各地义军蜂起、以及朝堂上关于招安的争论,都陆续传到了他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