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粮道疑踪,风起暗巷

“我去。”苏晚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把药棉扔进竹筛,站起身来。“陈远是为采粮去的,我熟悉药理,沿途能查外伤痕迹。”她转头看向小翠,眼神中带着信任与嘱托。“把止血钳和酒坛带上,再装半袋盐。”

山风呼啸着,裹挟着松针那清新的香气,灌进众人的领口。此时,苏晚已经在山路上疾行了三十里。赵铁柱在前方奋力劈着荆棘,每一下都带着十足的劲道,仿佛要将这山林的阻碍全部清除。小翠则紧紧攥着药箱,寸步不离地跟在苏晚脚边,眼神中透着紧张与坚定。两个护卫一左一右,警惕地压着阵,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日头渐渐偏西,柔和的阳光给山林染上了一层金黄。就在这时,他们在山坳里撞见了第一辆翻倒的粮车。那粮车的车轮死死卡在石缝里,仿佛是被某种强大的力量硬生生地遏制住了前行的脚步。帆布篷被无情地撕成了碎条,如同失血过多的人无力耷拉着的手臂,在风中无助地摇曳。

“苏大夫!”小翠突然蹲下身子,指尖轻轻沾了点泥地上那暗褐色的痕迹,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与担忧。“血,还没完全干。”

苏晚立刻单膝跪地,动作娴熟地用止血钳轻轻拨了拨泥块。只见碎米混着血渍,牢牢地粘在车板缝里,仿佛是在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激烈冲突。而那断成两截的箭簇,深深地扎在车轮辐条上,箭头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仿佛还残留着当时的肃杀之气。

她小心地用帕子裹住箭簇,轻轻放进药箱,而后缓缓抬头,却发现赵铁柱的脸白得像被霜打了的菜,神情惊恐。“这箭头......比咱们的军箭宽半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流民没有铁匠铺。”苏晚一边把帕子系紧,一边冷静地分析着,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果敢。“能打这种箭簇的,是有作坊的。”

随着众人继续前行,废弃驿站那扇破旧的木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老李正站在门内,他的糖葫芦正高高挂在门楣上。他穿得比一般流民稍显体面,那件灰布衫虽已洗得发白,却也还算整洁。见着苏晚一行人,他神色慌张,慌忙把糖葫芦往背后藏,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客官......小本生意,没钱......”

“我们买糖葫芦。”苏晚微笑着摸出两枚铜钱,温和地说道。“给小丫头的。”她指了指身旁的小翠,小姑娘立刻露出了甜丝丝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驱散了些许紧张的气氛。

老李的手微微一顿,在接钱时,指腹不经意间蹭过她掌心的薄茧。他左右谨慎地张望一番,确定周围无人后,突然压低声音,神色紧张地说道:“前儿个有粮车打这儿过,说是要送进京城。可走到岔路口,被穿黑甲的拦住了,说‘朝廷有令,灾民不得入城’。”他喉咙动了动,咽了口唾沫,仿佛在压抑着内心的恐惧。“那车粮食......就这么被赶进林子里了。”

“赈灾粮?”小翠听闻,攥着糖葫芦的手不禁微微发颤,眼中满是震惊与愤怒。

老李没有再答话,只是默默地把糖葫芦往她怀里一塞,而后扛起草靶,匆匆往外走,嘴里嘟囔着:“天要黑了,客官们去前头破庙歇脚吧,那地儿不漏雨。”

众人依照老李的指引,来到了破庙。破庙的断墙里积着半尺厚的灰,每一脚踩下去,都扬起一阵尘土,让人忍不住咳嗽。供桌上的泥菩萨缺了半张脸,在昏暗中显得格外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