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张胜利点头,“超儿,你也小心。”
赵卫国和孙志刚也纷纷应和。
“这把柴刀你拿着,做样子。”张胜利从背篓里拿出一把旧柴刀递给王超。王超接过,挂在了自行车把上。
四人就此分开,各自朝着家的方向骑去。
王超没有直接回家,他骑着车在城里绕了几圈,确认无人跟踪后,才拐进了自家所在的巷子。将自行车靠在院墙边,他提着那把做样子的柴刀和空背包走进院子。
李秀兰正在院子里晾衣服,见他回来,满头大汗,衣服也刮蹭了些泥土,心疼地埋怨:“哎呀,你这是去哪砍柴了?弄这一身,不是说就在山边上转转吗?”
“妈,没事,走远了些,不小心蹭的。”王超勉强笑了笑,将柴刀放下,“我先进屋擦把脸。”
他回到自己住的东厢房,关上门,后背抵住房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直到此刻,独自处于绝对安全的环境,那紧绷的神经才彻底放松下来,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疲惫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
他凝神,意识沉入系统空间。那片虚无中,一堆金灿灿的“大黄鱼”整齐码放,旁边是那个油布包,以及几叠文件图纸、几个木盒和一些软布包裹。他强忍着立刻清点查看的冲动,现在还不是时候。当务之急,是处理敌特据点的事情。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那三个敌特的对话和特征,以及那个隐蔽据点的具体位置。然后,他找出纸笔,用左手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一封匿名举报信,内容只提及在青山某处(他详细描述了坳地和伪装木屋、山洞的特征)发现可疑人员聚集,形迹可疑,疑似与近期县玻璃厂破坏案有关,并未提及任何具体人数、对话内容,更没提自己四人今日的遭遇和收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写完信,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字迹能联系到自己,然后用早已准备好的旧信封封好。
傍晚时分,王超借口出去买点东西,再次骑上自行车出门。他骑着车来到城东,那里有一个邮筒。趁着四下无人,他将那封匿名信迅速塞了进去。
做完这一切,他感觉心头的一块大石落了地。剩下的,就是等待公安机关的反应了。他希望这封信能引起重视,端掉那个据点,抓住那三个匪徒,这样既能消除隐患,也能替被破坏的玻璃厂和可能受害的群众出一口气。
回到家,晚饭时王超尽量表现得如常。母亲李秀兰做了雪莲果汤,清甜爽口,家人都说好吃。王刚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王红则跟母亲商量着扯布做秋衣的事情。王建国依旧话不多,但脸色比前些日子缓和了些。看着家人安宁的模样,王超更加坚定了要守护这一切的决心。
第二天一早,王超像没事人一样准时来到食品厂。厂里的气氛依旧带着一丝焦虑,玻璃瓶的危机尚未解除。
他先去了烘烤车间。何师傅和张保国正围着试验台,上面摆着几盘烘烤程度不一的小鱼仔。
“厂长,您来得正好!”何师傅见到他,立刻拿起一小撮色泽金黄、散发着浓郁干香的小鱼仔递过来,“您尝尝这个,按照昨天调整的新参数烘的,我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又干又脆,嚼起来特别香,调味也进去了!”
王超接过放入口中,咔嚓一声,鱼干应声而碎,干香、咸香混合着微微的椒麻味在口中弥漫开来,确实比昨天的试验品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