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巨大的机遇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更深层次的分歧。
“施展‘星核共鸣’,需要消耗难以想象的能量和精神力,”晶语者坦言,“而且,选择哪个天体作为‘孵化’目标至关重要。目标太小,资源不足;目标太大或过于活跃(如年轻恒星),风险极高。最理想的目标,是那些处于中年期、结构稳定的恒星系中的固态行星,但这样…势必会彻底改变甚至终结该行星自身的自然演化进程,其上可能孕育的原始生命也将…”
他话未说完,但意思已经明确。这无疑将是对“最小干预原则”的一次最直接的、最大规模的挑战!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去“牺牲”一个可能拥有生命潜力的世界?
一直秉持守护理念的山岳,意识深处陷入了剧烈的挣扎。这不再是微小的干预,而是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世界命运的巨变。
探索者派的林凡则看到了更大的图景:“如果我们能成功,获得的将是一个强大的生存保障!这能让我们在面对‘暗尘之海’或其他未知威胁时,拥有更强的自保和反击能力!从长远看,一个强大的、移动的联盟堡垒,或许能更好地履行我们守护宇宙和平的职责!”
而启明,则再次提出了他的终极思考:“建造堡垒,是否意味着我们再次选择了‘隔离’与‘防御’,而非‘融合’与‘升华’?我们是否在重复旧纪元建造‘诺亚方舟’的老路?真正的超越,是否应该在于超越对‘家园’和‘安全’的执着?”
就在联盟内部为这关乎未来道路的重大抉择进行激烈而深入的讨论时,遥远的宇宙深处,那个被他们标记为“暗尘之海”的规则晶体,似乎也完成了它的阶段性“进化”。一道冰冷、精准、不再带有怒意、却更令人心悸的意识波动,如同超新星爆发后的引力波,悄无声息地扫过广袤星域,并在“守望者要塞”的方向上,留下了一个清晰无比的、充满审视意味的“标记”。
它没有发动攻击,但它明确地告知:我知道你在哪里,我正在注视着你。
同时,陈雪的监测网络捕捉到,在数个遥远的、看似毫无关联的星域中,一些原本处于自然状态的“硅基蜉蝣”节点,几乎同时发生了信号特征的转变,开始散发出与“暗尘之海”晶体同源的、冰冷的秩序波动。
它在扩张它的“耳目”。它的网络,正在悄然蔓延。
内部分歧未决,外部威胁已至。联盟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是选择稳妥但可能限制发展的堡垒计划,还是冒险探索更具融合性的道路?而无论选择哪条路,他们都必须立刻应对那个已经完成进化、并将目光牢牢锁定他们的深渊意识。
新宇宙的画卷,正以远超预期的速度展开,挑战与机遇并存,而“守望者”们的每一个抉择,都将深刻影响这片星穹彼岸的未来图景。
“星核共鸣”秘术的提出,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联盟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山岳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他深知这个抉择的重量。这不仅仅是技术路径的选择,更是对联盟核心价值观的一次严峻考验。
他召集了一次扩大的意识会议,不仅有林凡、徐婉、陈雪、晶语者这些核心成员,还邀请了包括启明在内,代表不同思想倾向的众多意识单元参与。
会议在一种庄重而开放的氛围中开始。山岳首先让晶语者详细阐述了“星核共鸣”的原理、潜力、所需代价以及最关键的那个伦理困境——对目标天体自然状态和潜在生命的巨大改变。
“……所以,本质上,这是一项将自然天体‘工具化’的技术,”晶语者最后总结道,他的水晶意识毫无波澜,只是陈述事实,“它能赋予我们强大的力量,但也必然伴随着对宇宙自然进程的显着干预。如何权衡,需要集体智慧。”
林凡率先发言,他的“星云”中数据流转,勾勒出星际堡垒的宏伟蓝图:“我理解其中的伦理顾虑。但请大家看看我们面临的现实!‘暗尘之海’的威胁迫在眉睫,它正在进化,正在扩张它的监控网络。我们现在的‘守望者要塞’只是一个规则锚点,缺乏物质基础,防御能力有限,更没有机动性。一旦发生正面冲突,我们极其被动。一个强大的星际堡垒,不仅能提供终极安全保障,更能成为我们主动维护宇宙秩序、救援弱小文明的强大平台。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看,这或许是一种‘必要的干预’,是为了更大的善。”
徐婉的光辉微微闪烁,带着忧虑:“我担心的是,一旦我们开启了这种大规模改造天体的先例,会不会逐渐迷失在力量之中?我们引导能量生命,是希望它们自然、健康地成长。而我们自己,却要去‘吞噬’一个可能同样孕育着生命种子的星球?这其中的矛盾,让我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