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大楚京城。
金銮殿内檀香袅袅,阳光透过格窗洒在金砖上,反射出暖金色的光。
楚风烈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上,手中拿着一卷奏折,指尖轻轻摩挲着温润的瓷杯,眼神平静地看着阶下的文武百官。
阶下的官员们按品级分列两侧,文官身着绯色或青色朝服,武将则身披亮银铠甲,个个神色肃穆,等待着早朝议事。
福伯手持拂尘,站在龙椅旁,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楚文渊便从文官队列中走出,躬身行礼道:“陛下,臣有本奏。”
楚风烈抬眸,语气平淡:“楚爱卿请讲。”
楚文渊捧着奏折,声音洪亮:“微臣先恭喜陛下!”
楚风烈听后,面带笑意问道:“哦,楚爱卿,喜从何来?”
楚文渊道:“启禀陛下!江南定州、冀州两地灾情,在太孙和靖安王两位殿下的努力下,已初有成效。
据两地府衙传回的消息,自两位殿下抵达后,已开设粥棚三百余处,每日接济灾民二十余万人。
两位殿下去了之后,两地受灾百姓无一人饿死;而且两位殿下还亲自组织当地官员疏浚河道、修缮堤坝,水患治理也初见成效。”
他顿了顿,语气中满是恭维:“太孙殿下亲赴粥棚查验粮食,严惩了三名克扣粮款的小吏,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纷纷称赞陛下与太孙殿下仁德。
靖安王则亲自带人勘察河道,制定了详细的治水方案,连江南的老河工都赞不绝口。两位殿下年纪轻轻,却有如此魄力与能力,实乃我大楚之福啊!”
楚文渊的话音刚落,吏部尚书王允便立即出列,躬身附和:“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楚尚书所言极是!
太孙殿下与靖安王殿下在江南的作为,足见其仁心与才干。
尤其是太孙殿下,严惩贪官、安抚百姓,尽显皇室风范;靖安王殿下则心思缜密、善于谋划,实乃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