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对喷,一边搞清楚怎么回事。
唐云选择后者,至少不吃亏。
“如今战事在即,本帅对你容忍再三…”
没等宫万钧说完,郭潇快步上前,径直来到唐云面前,代表官身的玉带一摘,直接丢书案上了。
“唐公子,不,已经有了军职的唐少监。”
郭潇胸膛起伏不定:“今日本官倒是要知晓知晓,这南关,到底是你这少监说了算,还是宫大帅说了算,今日,本官倒是要知晓知晓,这南地,我大虞朝,到底还有没有王法了,今日,本官要代我南阳道军民亲口问问你,你他娘的算什么狗东西,胆敢如此倒行逆施!”
唐云淡淡的点了点头:“哦。”
一声“哦”,差点没给郭潇气吐血,宫万钧眼眶都直抖了。
能让一个大帅出头的,给一个小小的县令出头,要么,事情大条,要么这位县令比较大条。
两个原因都占吧,事情很大条,县令也很大条,不是神经,而是官声和名誉。
郭潇,别看五十出头还是个县令,南阳道不说,在南军,绝对是六大营的座上宾。
前朝到本朝倒是有兵役,这个兵役是有年限的,过了年限可以选择继续留在营中,或是解甲归田。
一般的军伍都不愿意留在边军,留也是兵备府或是折冲府,待遇好,没战事,哪像南军,三天两头掐架干仗,待遇还差,连军饷都拖欠。
这也就导致了南军六大营和辅兵营总是不满编,征兵困难。
雍城后方那么多城池,各县各村的父母官,其实并不支持百姓参军。
人口是什么,是劳动力,是政绩,是升官发财的前提条件,青壮都参军去了,谁来种地,谁来当牛马,谁被自己压榨。
然而莲县的郭潇,这位郭县令,则是屈指可数支持,甚至主动说服百姓去南军参军的父母官。
新君登基之前,也就是去年年底,弓马营是头一次满编,之前缺了三成左右,如今满编,缺的那三成,其中两成多都是人家郭潇给补上的,亲自去各家各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了不少治下百姓青壮参军。
这也不是人家第一次办这事了,当了这么多年县令,历来是支持南军工作的。
要不然他一个县令,宫万钧怎么可能亲自跑过来,还称其为大人,这个大人不是官职,而是敬称。
“莲县县令是吧。”
唐云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说吧,找我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