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回城潮

至于风险,一个快退休的人了,最后为厂子弟冒一次险,也不枉做了十年的书记。

厂委会的确通过了,但反对声音也很大。这玩意只要上会,肯定是风险共担。出了会议室,没人敢表示反对意见,怕被戳脊梁骨。

集资办长的公告很快发了出来,十元一股,想投入多少都可以,计划募集十万股,对外只募集四万股。

有六万股被棉纺厂、李致远、宋莹、黄玲瓜分了。

黄玲买股份的钱还是李致远借给她的,而李致远已经把全部身家都投入进去了。棉纺厂占了百分之四十五的股份,李致远占了百分之十,宋莹占了百分之四,黄玲占百分之一。

尽管只有四万股对外募集,可一周也只募集了两万股。这两万股,还是出于对棉纺厂的感情。最后没办法,厂办又发了新通知,买股份最多的一百人各有一个岗位可以安排。

有些家庭孩子多的,为了孩子的工作,狠狠心拿出积蓄购买股份,这才把最后两万股凑齐。

接下来就是制造设备,资金有限,设备购买也很难。李致远只能依靠设计能力,尽可能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组合,缺什么零件就找机械厂帮忙生产。为此,也奉献了几个工作岗位。

新的工厂领导层已经决定了,李致远任厂长兼书记,宋莹做了设计部经理,黄玲做生产部经理。

人员也开始进行培训,主要是制度培训。新厂名为星火服装厂,采用计件制,做的越多拿的越多,如果想要混日子,那也是没人管的。混日子,才有几个钱。能搞钱,谁会混日子。

李致远又向宋莹提供了一些设计思路,主要是来自后世的记忆。然后由宋莹画出来,交给黄玲做出样本。

成品出来的时候,宋莹喜出望外,黄玲也是眼神发亮。渴望美好的衣服,适用于每一个年龄段。

“这衣服也太漂亮了,李工,没想到你还挺有审美的。”

李致远听到有些尴尬,又让他做几个男装,特别是T恤,上面在印上字,就变成文化衫。

宋莹和黄玲只对漂亮的裙子有兴趣,文化衫兴趣不大。

解决为设计问题,李致远又找了很多知青,让他们负责销售。许诺他们可以只用付一半的定金拿货,剩下的一半,可以在销售完之后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