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最终确定后,开始了 intensive(密集的)训练和准备。小队在哨兵岭搭建了前哨的模拟环境,反复演练每个步骤。
赵桂斌在训练中展示了新发展的能力:用冰霜能量创造临时阶梯或桥梁,用火焰能量精确熔化金属障碍,甚至用微小的空间扭曲避开运动传感器。
“这些能力在实战中可靠吗?”格瑞夫指挥官在观察训练时间问。
赵桂斌诚实回答:“在控制环境下可靠,但实战中的压力和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效果。我有80%的把握。”
这个保守估计实际上低于真实能力,但赵桂斌认为谨慎更重要。
训练中最挑战的部分是能量屏障的模拟破解。赵桂斌需要精确控制模型能量,模拟银衣人的通行频率。
几次失败后,他发现了一个关键信息:银衣人的能量签名与模型有细微但重要的差异。直接模拟会触发安全协议,但稍微“调整”后的模型能量反而被系统接受。
“就像用一把相似的钥匙,但稍微打磨后就能打开锁,”他向塞隆解释这个发现。
塞隆 fascinated(着迷地)研究这个现象:“这意味着你的遗物和银衣人科技有共同起源,但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这个发现可能解释模型与银衣人科技的复杂关系,但赵桂斌决定暂时保密这个信息。
行动前夜,小队进行了最后准备。每个人都检查了装备,熟悉了自己的角色和应急计划。
赵桂斌特别准备了一些能量增强剂和稳定剂,以应对可能的能力波动。Convergence 的临近使他的能力更加活跃但也不稳定。
“记住,”洛克在最后简报中强调,“主要目标是营救和情报收集。摧毁设施是次要目标。人员安全优先。”
这个强调反映了任务的道德维度:他们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对抗不人道实验的战斗。
行动在黎明前开始。佯攻小组首先发动,成功吸引了部分守卫的注意力。主小队利用这个窗口,沿着计划路径潜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桂斌的能量感知在实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提前发现了几个隐蔽的陷阱和传感器,指导小队安全避开。
“左转,避开那个压力板,”他低声指示,“右墙上有运动传感器,贴左侧移动。”
这种精确的指引让小队顺利通过了外围和中层防御,没有触发任何警报。
接近能量屏障时,赵桂斌感受到了模型的强烈反应。屏障的能量与模型产生共鸣,仿佛在相互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