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疏勒王安国去世,无子,国人拥立他舅父的儿子遗腹为王。遗腹的叔父臣磐在月氏国,月氏王接纳他并立他为疏勒王。后来莎车国背叛于阗国,归附疏勒国,疏勒国于是强大起来,与龟兹、于阗互相抗衡。
汉安帝永宁元年(庚申,公元120年)
春季,三月,丁酉日: 济北惠王刘寿去世。
西域危机: 北匈奴率领车师后王国国王军就,共同杀死汉朝派驻车师后王国的司马和敦煌长史索班等人,并赶走车师前王国国王,控制了西域北道。鄯善国形势危急,向曹宗求救。曹宗因此请求朝廷出兵五千人攻击匈奴,为索班雪耻,趁机重新夺回西域。公卿大臣多认为应该关闭玉门关,断绝与西域的关系。邓太后听说军司马班勇有其父班超的风范,召他到朝堂询问对策。班勇提出建议(长篇策略辩论,核心观点:弃西域则河西危,应恢复驻军招抚,成本远低于弃守后的边患)。经过与尚书及众臣反复辩论,朝廷最终采纳班勇的建议,恢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设置西域副校尉驻守敦煌。虽然名义上维系西域关系,但未能实际派兵出关屯驻。后来匈奴果然多次与车师联合入侵抢掠,河西地区深受其害。
羌人叛乱: 沈氐羌进犯张掖郡。
四月,丙寅日: 立皇子刘保为太子。改年号为永宁。大赦天下。
四月,己巳日: 续封陈敬王刘羡的儿子刘崇为陈王,济北惠王刘寿的儿子刘苌为乐成王,河间孝王刘开的儿子刘翼为平原王。
六月: 护羌校尉马贤率领一万人到张掖讨伐沈氐羌,击败叛羌,斩杀一千八百人,俘虏一千多人,其余羌人全部投降。当时当煎羌大酋长饥五等人,趁马贤军队在张掖,金城空虚之机,进犯金城郡。马贤回军追击,出塞外,斩杀数千人而还。烧当羌、烧何羌听说马贤军队撤回,又进犯张掖郡,杀死长吏。
秋季,七月,乙酉日(初一): 出现日食。
冬季,十月,己巳日: 司空李合被免职。十月癸酉日,任命卫尉、庐江人陈褒为司空。
水灾: 京城洛阳及三十三个郡国发生大水灾。
十二月: 永昌郡境外掸国国王雍曲调派遣使者进献乐队和魔术师(幻人)。
十二月,戊辰日: 司徒刘恺请求退休;朝廷批准,赐予他享受一千石俸禄的待遇回乡养老。
鲜卑归降: 辽西郡鲜卑首领乌伦、其至鞬各自率领部众到度辽将军邓遵处投降。
十二月,癸酉日: 任命太常杨震为司徒。
本年: 二十三个郡和诸侯国发生地震。
邓康进谏: 邓太后的堂弟、越骑校尉邓康,因邓太后长期临朝听政,邓氏家族权势过盛,多次上书邓太后,认为应该尊崇皇室,自行抑制私权,言辞非常恳切直率,邓太后不听。邓康便称病不再朝见。邓太后派贴身侍者去探问;所派之人是邓康家原来的婢女,她自称“中大人”(宫中要人)。邓康听说后斥骂了她。这婢女怀恨在心,回去后,诬告邓康装病并且出言不逊。邓太后大怒,免去邓康官职,遣送回封国,取消了他的族籍。
小主,
羌人动向: 当初,当煎羌首领饥五的同族大酋长卢匆心、忍良等一千多户另留在允街县(今甘肃永登南),但首鼠两端,摇摆不定。
汉安帝建光元年(辛酉,公元121年)
春季: 护羌校尉马贤召见卢匆心,将他斩首。乘机派兵攻击他的部落,斩杀俘虏二千多人。忍良等人都逃亡出塞。
高句丽诈降: 幽州刺史巴郡人冯焕、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人率兵进攻高句丽。高句丽国王宫派太子遂成假装投降,却趁机袭击玄菟郡和辽东郡,杀伤二千多人。
二月: 邓太后病重。二月癸亥日,大赦天下。
邓太后去世: 三月癸巳日,邓太后去世。还未等到大敛,安帝重申以前的命令,封邓骘为上蔡侯,位次特进(仅次于三公)。三月丙午日,安葬和熹皇后(邓绥)。邓太后自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灾害持续十年,四方异族从外入侵,盗贼在内兴起作乱。每当听说百姓饥荒,邓太后有时通宵不眠,亲自裁减膳食费用,用以救济灾民,因此天下重新安定,恢复了丰收年景。安帝开始亲自处理政事。尚书陈忠推荐隐居之士和正直之士颍川人杜根、平原人成翊世等人,安帝都接纳并任用他们。陈忠是陈宠的儿子。
杜根、成翊世故事: 当初邓太后临朝,杜根任郎中,他与同时的一位郎官上书说:“皇帝已长大,应亲自主持政事。”邓太后大怒,下令将他们装入白绢袋,在殿上活活打死。行刑后载出城外,杜根苏醒过来;邓太后派人查看,杜根便装死,三天后眼中生蛆,才得以逃亡,到宜城县山中一家酒店当佣工,长达十五年。成翊世也因担任郡吏,因劝谏邓太后归政而获罪。安帝都征召他们到公车官署(等待任命),任命杜根为侍御史,成翊世为尚书郎。有人问杜根:“从前您遭遇灾祸,天下人都认为您是义士,您的知交故旧不少,何至于让自己这样受苦?”杜根说:“在民间周旋,不是完全隐迹的地方,一旦被人发现,灾祸会连累亲友,所以我不那样做。”
追尊与清算: 三月戊申日,追尊清河孝王刘庆为孝德皇,生母左氏为孝德后,祖母宋贵人为敬隐后(因早年被窦后陷害)。当初,长乐太仆蔡伦曾秉承窦皇后(和帝皇后)的旨意诬陷宋贵人,安帝命令他自行到廷尉认罪。蔡伦服毒自杀。
辽东战事: 夏季,四月,高句丽又与鲜卑入侵辽东郡,蔡讽在新昌追击,战死。功曹掾龙端、兵马掾公孙酺用身体保护蔡讽,一同阵亡。
四月,丁巳日: 尊奉安帝的嫡母(清河王刘庆正妻)耿姬为甘陵大贵人。
四月,甲子日: 乐成王刘苌因骄奢淫逸、行为不法,被贬为芜湖侯。
四月,己巳日: 命令公卿下至郡国守相,各自举荐“有道之士”一人。尚书陈忠认为诏书既然要求谏诤,担心上书言事者必定言辞激烈,甚至使皇帝难以接受,于是上书预先疏导广开皇帝的胸襟(引经据典,请求宽容直言)。奏书呈上后,安帝下诏,任命被荐举者中成绩最优的沛国人施延为侍中。
孝子典范: 当初,汝南人薛包,少年时就有至孝的德行。父亲娶了后妻而厌恶薛包,让他分家另住。薛包日夜哭泣,不肯离开,以致被父亲用棍棒殴打。不得已,在屋门外搭了间小屋暂住,早晨仍回家洒扫庭院。父亲发怒,又赶他走,他就把家搬到里巷大门边住下,早晚仍向父母请安。过了一年多,父母感到惭愧,让他回家。父母去世后,他的侄子要求分家产另居。薛包无法阻止,就将家产平分,自己主动要年老的奴婢,说:“他们和我共事时间长,你使唤不了。”要荒芜的田地房屋,说:“这是我年轻时经营的,心里留恋。”要朽败的器物,说:“这些是我平时使用的,身体口腹已习惯了。”侄子几次破产,薛包总是再救济他。安帝听说他的名声,命令公车特别征召。薛包到京,被任命为侍中。薛包以死请求辞职,安帝下诏赐他告老还乡,给予优待,如同对待毛义(东汉着名孝子)一样。
安帝亲政与邓氏覆灭: 安帝幼时号称聪明,所以邓太后立他为帝。长大后,品行多有缺失,渐渐不合邓太后心意。安帝的乳母王圣知道这个情况。邓太后征召济北王和河间王的儿子们到京城,河间王的儿子刘冀仪表堂堂,邓太后很看重他,让他做平原怀王刘隆的继承人,留在京城。王圣见邓太后久不归政于安帝,担心有废立之事,常与中黄门李闰、江京在安帝左右伺候,一同诋毁邓太后,安帝既怀忿恨又感恐惧。等到邓太后去世,有受过处罚的宫人诬告邓太后的兄弟邓悝、邓弘、邓阊曾向尚书邓访索取废黜皇帝的旧档案,图谋立平原王刘翼为帝。安帝听说后,追忆往事而发怒,命令有关部门弹劾邓悝等人大逆不道。于是废黜西平侯邓广宗、叶侯邓广德、西华侯邓忠、阳安侯邓珍、都乡侯邓甫德的爵位,全部贬为平民。邓骘因未参与密谋,只免去特进衔,遣回封国。邓氏宗族一律免去官职,遣回原籍,没收邓骘等人的资财田宅。将邓访及其家属流放到边远郡县。在郡县官员的逼迫下,邓广宗、邓忠二人自杀。后又改封邓骘为罗侯。五月庚辰日,邓骘和儿子邓凤一同绝食而死。邓骘的堂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都自杀身亡。只有邓广德兄弟因母亲与阎皇后是亲姐妹,得以留在京城。安帝重新任命耿夔为度辽将军,征召乐安侯邓康为太仆。五月丙申日,贬平原王刘翼为都乡侯,遣回河间国。刘翼谢绝宾客,闭门自守,因此得以免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邓氏平反呼声: 当初,邓氏立为皇后时,太尉张禹、司徒徐防想与司空陈宠一同奏请追封邓皇后的父亲邓训。陈宠认为前代没有奏请追封外戚的先例,据理力争,争论多日未能定案。等到邓训追加封号和谥号时,张禹、徐防又约陈宠一同派儿子向虎贲中郎将邓骘送礼,陈宠不肯。所以陈宠的儿子陈忠在邓氏当权时未能得志。邓骘等人败亡后,陈忠任尚书,多次上书弹劾,极力诬陷他们。大司农、京兆人朱宠对邓骘无罪而遭祸深感痛心,于是脱光上衣(肉袒)抬着棺材(舆榇)上书(为邓氏鸣冤)。奏书呈上后,朱宠知道言辞激切,主动到廷尉投案。陈忠又弹劾朱宠,安帝下诏免去朱宠官职,让他返回乡里。很多民众都为邓骘鸣冤,安帝也有所觉悟,于是责备州郡官员(对邓氏处置过苛),准许将邓骘等人的尸骨运回北芒山安葬,邓骘的堂兄弟们也都得以返回京城洛阳。
新外戚崛起: 安帝任命耿贵人的哥哥、牟平侯耿宝统领羽林左军车骑。封宋贵人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宋氏家族担任卿、校、侍中大夫、谒者、郎官等职的有十余人。阎皇后的兄弟阎显、阎景、阎耀,都担任卿、校,统领皇家禁军。从此安帝的内宠(外戚、宦官)开始兴盛。
宦官、乳母专权: 安帝因江京当年曾前往清河王官邸迎接自己入宫即位,认为江京有功,封他为都乡侯,封李闰为雍乡侯,李闰、江京同升中常侍。江京兼任大长秋。他们与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以及王圣和王圣的女儿伯荣在内外活动,竞相奢侈暴虐。伯荣出入皇宫,串通内外,进行奸邪贿赂。
杨震谏诤: 司徒杨震上书劝谏(核心反对乳母、伯荣及宦官干政奢靡)。奏书呈上,安帝拿给王圣等人看,内宠们全都怀恨在心。而伯荣更加骄奢淫逸,与已故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瑰私通,刘瑰便娶她为妻,得以官至侍中,并承袭刘护的爵位。杨震再次上书反对(不合礼制)。尚书、广陵人翟酺也上书劝谏(引窦、邓外戚之祸为鉴,批评奢靡耗费)。奏书呈上,安帝均未理会。
秋季,七月,己卯日(疑误,应为己丑或己亥): 改年号为建光。大赦天下。
七月,壬寅日: 太尉马英去世。
羌乱再起: 烧当羌首领忍良等人,认为麻奴兄弟本是烧当羌的嫡系继承人,而校尉马贤对他们抚恤不够,常有怨愤之心,于是互相勾结,一同胁迫其他羌人部落侵犯湟中地区,进攻金城郡各县。八月,马贤率领先零羌部落进行反击,在牧苑交战,失利。麻奴等又在令居打败武威、张掖两郡的郡兵,乘势胁迫先零羌、沈氐羌等部落四千余户,沿祁连山向西转移,侵犯武威郡。马贤追到鸾鸟县,采取招抚策略,各部落投降的有数千户。麻奴向南回到湟中地区。
八月,甲子日: 任命前司徒刘恺为太尉。
法律争议: 当初,清河国相叔孙光因贪污被判罪,朝廷不仅惩罚他本人,还禁止他的子孙两代做官(禁锢二世)。此时,居延都尉范邠又犯了贪污罪,朝廷想按叔孙光的先例处理。唯独刘恺认为:“《春秋》大义,奖善应延及子孙,惩恶应限于罪犯本身,目的是引导人们向善。如今若因官吏贪污就禁锢子孙,是以轻罪株连重罚,恐怕会连累善良之人,这不是先王制定刑法的本意。”尚书陈忠也赞同此议。安帝下诏:“太尉的意见正确。”
鲜卑入侵: 鲜卑首领其至鞬侵犯居庸关。九月,云中太守成严率兵迎战,兵败。功曹杨穆用身体保护成严,一同阵亡。鲜卑于是包围了驻守马城的乌桓校尉徐常。度辽将军耿夔与幽州刺史庞参征调广阳、渔阳、涿郡三郡部队救援,鲜卑解围而去。
九月,戊子日: 安帝亲临卫尉冯石府第,留住宴饮十多天,赏赐十分丰厚,任命他的儿子冯世为黄门侍郎,冯世的另两个弟弟为郎中。冯石是阳邑侯冯鲂的孙子,父亲冯柱娶明帝女儿获嘉公主,冯石承袭公主爵位为获嘉侯。他能迎合权贵,因此为安帝所宠信。
水灾: 京城洛阳及二十七个郡国大雨成灾。
冬季,十一月,己丑日: 三十五个郡和诸侯国发生地震。
鲜卑入侵: 鲜卑侵犯玄菟郡。
三年丧制再废: 尚书令礻殳讽等人上书,认为“孝文皇帝规定守丧三十六日的制度,光武皇帝废止官吏告假奔丧的规定(指三年丧),这是给万世留下的法则,确实不可更改。应重新禁止大臣守丧三年。”尚书陈忠上书反对(强调孝道,认为大臣终丧是圣德)。当时宦官认为不便,最终搁置了陈忠的奏章。十一月庚子日,朝廷重新禁止二千石以上官员守丧三年。
史论(袁宏): 古代帝王之所以能敦厚教化、美化风俗,引导百姓向善,在于顺应人的天性而不强行改变人情。百姓尚且还有做不到的事,何况是毁坏礼制、禁止哀思,泯灭人的天性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句丽战事: 十二月,高句丽国王宫率领马韩、濊貊数千骑兵包围玄菟郡。夫馀国国王派儿子尉仇台率领二万余人与州郡官府一同迎战,击败敌军。本年,宫去世,其子遂成即位。玄菟太守姚光上书,想趁宫去世之机发兵进攻高句丽。朝臣议论都认为可以批准。陈忠说:“宫生前凶恶狡黠,姚光未能讨伐。他死了却去进攻,不合道义。应派遣使者前去吊丧慰问,趁机责备他以前的罪行,赦免而不加诛杀,争取他今后改过从善。”安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汉安帝延光元年(壬戌,公元122年)
春季,三月,丙午日: 改年号为延光。大赦天下。
羌乱平定: 护羌校尉马贤追击麻奴,到达湟中地区,击败叛羌,麻奴的部众溃散逃亡。
夏季,四月,癸未日: 京城洛阳及二十一个郡国降下冰雹。河西地区的冰雹,有的巨大如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