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汉纪四】

冬季,十月,齐悼惠王刘肥来长安朝见,在吕太后面前设宴饮酒。惠帝认为齐王是兄长,请他坐在上座。太后大怒,倒了一杯毒酒(鸩酒)放在齐王面前,赐给齐王为他祝福。齐王起身,惠帝也起身拿起酒杯;太后害怕毒死惠帝,急忙起身打翻了惠帝手中的酒杯。齐王觉得奇怪,便不敢喝那杯酒,假装喝醉离席;后来得知是毒酒,大为惊恐。齐国内史(掌管民政)士(人名)劝说齐王,让他献出城阳郡(在今山东莒县、沂南及蒙阴东部一带),作为鲁元公主(吕后之女)的汤沐邑(供养地)。太后很高兴,于是放齐王返回封国。

(异象与灾害):?

春季,正月癸酉日(日期不详),有两条龙出现在兰陵县(今山东临沂兰陵县)一户普通人家的井中。

陇西郡(今甘肃东南部)发生地震。

夏季,发生旱灾。

(合阳侯去世):? 合阳侯刘仲(刘邦二哥,名喜)去世。

(萧何去世与遗训):?

酂(zàn)文终侯萧何病重,惠帝亲自前去探视,问他说:“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接替您呢?”萧何回答:“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惠帝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找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而无憾!”?秋季,七月辛未日(初五):? 萧何去世。

萧何购置田地住宅,必定选择贫穷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园,不修有高墙大屋的宅第。他说:“后代子孙如果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如果不贤能,也不至于被有权势的人家夺去。”

(曹参为相与“萧规曹随”):?

癸巳日(二十七日):? 任命曹参为相国。曹参听说萧何去世,告诉门客:“赶快收拾行装!我要进京做相国了。”过了不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

当初,曹参地位低微时,和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担任将相后,有了嫌隙;直至萧何临终前,他推荐接替自己的贤才只有曹参。

曹参接替萧何为相国后,所有事务都不做更改,一律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他挑选各郡国中不善言辞、稳重厚道的官员,召来任命为丞相府的属官(丞相史);对那些言辞苛刻、追求声誉的官吏,就斥退罢免他们。他自己则整天喝美酒(醇酒)。朝廷的公卿、大夫以下的官员及门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来拜访的人都想提点建议,曹参总是让他们喝美酒;其间有人想说话,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离去,始终没有机会开口劝谏,这成了常态。曹参发现别人有小的过失,总是加以掩饰遮盖,所以相府中平安无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曹参的儿子曹窋(zhú)任中大夫(皇帝顾问)。惠帝奇怪相国不理政务,认为“是不是看不起我(少朕)?”便让曹窋回家,私下里问问曹参。曹参大怒,打了曹窋二百鞭子(笞窋二百),说:“赶快回宫侍奉皇上!国家大事不是你该说的!”到了上朝时,惠帝责备曹参说:“之前是我让他去劝您的。”曹参脱下帽子谢罪说:“请陛下自己想想,圣明英武比得上高皇帝吗?”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才能比得上萧何吗?”惠帝说:“您好像不如他。”曹参说:“陛下说得对。高皇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只需垂衣拱手(垂拱),我等谨守职责,谨慎遵循(遵)而不要失职(勿失),不就可以了吗?”惠帝说:“好!”

曹参担任相国,前后三年,老百姓歌颂他说:“萧何定法律,简明又统一;曹参接任后,守成不偏移(守而勿失)。奉行清静策(载其清净),百姓得安息(民以宁壹)。”

太祖高皇帝下三年(己酉,公元前192年)?

春季:? 征发长安城六百里范围内的男女劳力十四万六千人修筑长安城墙,服役三十天后遣散。

(汉匈外交风波):?

将皇室宗族的女儿封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mò dú)单于。

此时,冒顿单于势力正强大,写了一封信,派使者送给吕太后(高后),言辞极其轻慢无礼。吕太后大怒,召集将领、丞相、大臣商议,要斩杀匈奴使者,发兵攻打匈奴。樊哙说:“我愿意率领十万大军,横扫匈奴!”中郎将季布反驳道:“樊哙该杀!当年匈奴把高帝围困在平城(白登山)时,汉军有三十二万人,樊哙担任上将军,尚且不能解围。如今百姓哀叹战争创伤的歌声还没有断绝,受伤致残的人刚刚能起身走路,樊哙却想动摇天下根基,狂妄地声称用十万人就能横扫匈奴,这简直是当面欺骗(面谩)!况且匈奴如同禽兽,听到他们的好话不值得高兴,听到恶言也不值得动怒。”吕太后说:“说得好!”于是命令大谒者(掌管传达)张释给匈奴写了回信,措辞十分谦逊,表示歉意,并赠送单于两辆车、八匹马(二驷)。

冒顿单于又派使者前来道歉,说:“我们不懂得中原的礼仪,幸蒙陛下宽恕赦免。”于是也献上马匹,汉匈双方再次达成和亲。

夏季,五月:? 册立闽越首领摇为东海王。摇和无诸(闽越王),都是越王勾践的后裔,曾跟随诸侯灭秦,功劳很大,深受当地百姓拥戴,所以被封为王。建都东瓯(今浙江温州一带),世人称之为东瓯王。

六月:? 征发诸侯王、列侯封地内的罪犯和奴隶共二万人(徒隶),前往长安修筑城墙。

秋季,七月:? 皇家马厩(都厩)发生火灾。

这一年:? 蜀地湔氐部落反叛,朝廷出兵平定。

太祖高皇帝下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

冬季,十月:? 惠帝册立皇后张氏(张嫣)。她是惠帝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即惠帝的外甥女),吕太后为了亲上加亲(重亲),所以让她嫁给惠帝。

春季,正月:? 推举在孝敬父母(孝)、敬爱兄长(弟)、努力耕作(力田)方面表现突出的百姓,免除他们的赋税劳役(复其身)。

三月,甲子日:? 惠帝举行成年加冠礼,大赦天下。

(法律改革):? 删减法令中妨害官吏、百姓的条文;废除禁止私人藏书的法律(挟书律)。

(复道风波):?

惠帝因为要到长乐宫朝见吕太后,以及平时来往,经常实行戒严(跸),烦扰百姓,于是下令在武库(兵器库)南面修建一条架空的通道(复道,类似天桥)。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后改称太常)叔孙通劝谏说:“这条路是高皇帝每月出游时,捧着衣冠(象征性祭祀)前往高庙(汉高祖宗庙)所走的道路(衣冠道),子孙后代怎么能走在宗庙通道的上方呢!”惠帝惊惧地说:“赶紧拆掉它!”叔孙通说:“君主没有错误的举动(人主无过举)。现在已经修了,百姓也都知道了。希望陛下在渭水北岸再建一座原庙(正庙之外的宗庙),每月捧着衣冠出游到那里供奉,这样既扩大了宗庙规模,也是推行大孝的根本。”惠帝于是下诏让有关部门修建了原庙。

(司马光评论说:)? 过失,是人所不可避免的,只有圣贤才能知道并改正它。古代的圣明君主,忧虑自己有错而不能自知,所以设置供人书写批评意见的木牌(诽谤之木),放置供人敲击进谏的鼓(敢谏之鼓),哪里会害怕百姓知道自己的过失呢!因此商汤的左相仲虺(huǐ)赞美商汤说:“改正过失毫不犹豫(改过不吝)。”商王武丁的贤相傅说告诫高宗(武丁)说:“不要因为有过错而感到羞耻就去做错事(无耻过作非)。”由此看来,作为君主,本来就不应以没有过失为贤明,而应以能够改正过失为美德。现在叔孙通劝谏孝惠帝,却说“君主没有错误的举动”,这是在教君主文过饰非(掩饰过失,坚持错误),岂不是荒谬(缪,通“谬”)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火灾):? 长乐宫中的鸿台(高台建筑)发生火灾。

秋季,七月:乙亥日(初九):? 未央宫藏冰室(凌室)发生火灾;?丙子日(初十):? 织造丝绸的官署(织室)发生火灾。

太祖高皇帝下五年(辛亥,公元前190年)?

冬季:? 打雷;桃树、李树开花(异常现象),枣树结果。

春季,正月:? 再次征发长安城六百里范围内的男女劳力十四万五千人修筑长安城墙,服役三十天后遣散。

夏季:? 发生大旱灾,长江、黄河水量减少,山间溪流干涸。

秋季,八月,己丑日(二十日):? 平阳懿侯曹参去世。

太祖高皇帝下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

冬季,十月:? 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诸侯王薨逝):? 齐悼惠王刘肥去世。

夏季:? 留侯(文成侯)张良去世。

(军事任命):? 任命周勃为太尉(最高军事长官)。

太祖高皇帝下七年(癸丑,公元前188年)?

冬季:? 征调战车兵、骑兵(车骑)和地方步兵(材官)集结到荥阳,由太尉灌婴统领。

春季,正月,辛丑日(初一):? 发生日食。

夏季,五月,丁卯日(二十九日):? 再次发生日食,这次是日全食(既)。

秋季,八月,戊寅日(十二日):? 惠帝在未央宫驾崩。大赦天下。?九月,辛丑日(初五):? 安葬于安陵。

(少帝即位与吕后称制):?

当初,吕太后命令张皇后(惠帝皇后张嫣)抱养后宫其他人所生的儿子冒充她的儿子,并将婴儿的生母处死,立这个抱养的婴儿为太子。

安葬惠帝后,太子即位为皇帝(即前少帝),年纪幼小;吕太后于是临朝行使皇帝的权力(临朝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