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弦歌度关山(2017年5月12日)

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由智慧与科技共同编织的壮丽图景:

“今日杏坛,无远弗届!山川难阻,瀚海可平!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传道,足迹尚有尽时;而今日,诸生只需指尖于屏幕轻轻一点,便可阅尽天下文章,聆听四海名师,对话古今智者!此非梦幻,此乃我辈以科技为笔,以仁心为墨,书写于时代卷轴之上的现实!”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庄重,扫过台下每一张激动的面孔,最终定格在帕米尔分会场卓玛那充满憧憬的小脸上:

“知识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智慧之泉滋润每一颗心灵——此,方为教育平权之真谛!此,即是我辈承继先师遗志,于新时代所践行之——现代仁政!”

话音落下,全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那掌声,是共鸣,是振奋,更是对那个“无远弗届”的知识共同体时代的由衷礼赞。

山那边的回响:哈达与缆绳

启动仪式后,高清连线再次接通帕米尔希望小学。屏幕上的卓玛,小脸红扑扑的,眼睛亮得惊人。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藏袍,然后,在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目光下,无比郑重地捧起一条洁白的哈达。

“李念墨姐姐!”卓玛的声音清脆而充满感激,带着高原特有的穿透力,“信号……信号像阿妈酿的青稞酒一样,又醇又香,一点都没变味!听得可清楚啦!”她踮起脚尖,将洁白的哈达高高举起,对着镜头,行了一个标准的藏族礼节,“扎西德勒!谢谢您!我以后……要学好多的知识!长大了,要造能飞到星星上去的真飞船!”

屏幕这头,在研究所观看连线的李念墨,眼眶瞬间湿润了。卓玛纯真的话语和那份沉甸甸的感激,让她连日攻关的疲惫一扫而空。她看着屏幕上那飘扬的洁白哈达,仿佛也感受到了帕米尔高原清澈的风。

她的母亲,方清墨院士,不知何时也来到了实验室。方清墨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走到女儿身边,目光落在实验台上那份刚刚获得批准的“韧网信号中继器”发明专利证书上。证书上,“李念墨”的名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方清墨伸出微微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证书上女儿的名字,又缓缓移向旁边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年轻时的父亲李长庚,穿着工装,站在一艘打捞船前,背景是波涛汹涌的大海。照片背面,是父亲苍劲的字迹:“83.8.23,于东海,缆绳千斤,志在沉舟”。

两代人的身影,隔着时空,在方清墨的泪眼中重叠。晶莹的泪珠终于滑落,滴在光滑的专利证书封面上。她将女儿轻轻拥入怀中,声音哽咽,带着无尽的感慨与骄傲:

“墨墨……这‘韧网’,坚韧不拔,跨越千山万水传递希望……这精神,这韧劲儿……是你外公当年……捞沉船时,那根怎么也拽不断的‘缆绳’啊!”

实验室里,仪器的嗡鸣仿佛也化作了低沉的涛声。一条无形的、名为“传承”的缆绳,连接着搏击风浪的过去与点亮星空的未来,在这无声的泪水中,显得愈发坚韧,直通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