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实操演练:毛发里的破案关键

老王捏着那根棕色毛发,指尖微微发紧,转头看向身旁的苏晓:“苏法医,你帮看看,这玩意儿真能区分人和家禽的毛发?”

苏晓凑过来,接过毛发放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又从工具箱里拿出一片载玻片,将毛发固定好:“你看,人的毛发鳞片排列更规则,而且横截面呈圆形;家禽的毛发鳞片粗糙,横截面是椭圆形的。这根毛发的特征,明显是人的。”

老王眼睛一亮,立刻按照手册上的步骤,用镊子将毛发小心地放进物证袋,贴上标签:“要是真能通过这根毛发找到偷鸡贼,我以后肯定好好学这新技术!”

另一边,负责“供销社柜台”模拟现场的警员们正围着柜台发愁。柜台边缘的指纹模糊不清,不管怎么用指纹粉扫,都只能看到零星的纹路。“林队,这指纹太淡了,根本显不出来啊!”一名年轻警员喊道。

林砚走过去,蹲下身观察了片刻,发现柜台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灰尘,指纹被灰尘覆盖,导致显现效果不佳。“你们试试用酒精棉轻轻擦拭一下表面,再撒指纹粉。”他提醒道,“灰尘会影响指纹粉的附着,先清理掉浮尘,再显现指纹,效果会好很多。”

年轻警员按照林砚的方法,用沾了少量酒精的棉球轻轻擦拭柜台边缘,再用毛刷蘸上指纹粉扫动。果然,原本模糊的指纹逐渐清晰起来,甚至能看到指纹上的细小纹路。“成了!”年轻警员兴奋地喊道,连忙用透明胶带将指纹粘下来,贴在物证卡上。

林砚看着众人投入的模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时,他注意到角落里有一名警员独自站着,手里拿着手册,却迟迟没有动手。林砚走过去,认出他是来自城郊派出所的小李,平时办案总靠着“蹲守+询问”的老方法,之前多次拒绝参加技术培训。

“小李,怎么不动手试试?”林砚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李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说:“林队,我文化水平不高,这手册上的专业术语我都看不懂,怕学不会,反而耽误办案。”

林砚笑了笑,拿起一片载玻片:“不用怕,这些技术看着复杂,其实都是贴合咱们基层办案的需求设计的。你看,就拿这纤维提取来说,不用记专业术语,只要知道‘看到可疑的线头、碎屑,就用载玻片粘起来’就行,后续实验室会帮忙比对。”

说着,林砚拉着小李来到“邻里打架现场”,指着桌椅上的抓痕:“你看这里,双方打架时,肯定会抓住桌椅,留下指纹和衣物纤维。你试着用毛刷显一下指纹,我在旁边教你。”

小李半信半疑地拿起毛刷,按照林砚的指导,蘸上指纹粉轻轻扫动。当看到桌椅上显现出清晰的指纹时,他的眼睛瞬间亮了:“林队,真显出来了!这要是在实际案子里,就能确定谁先抓的桌椅,谁先动的手了!”

“没错,”林砚点点头,“新技术不是要取代经验,而是给经验添上‘眼睛’,让我们能看到过去看不到的线索,更快、更准地破案,也能避免冤枉好人。”

小李用力点点头,拿起手册认真地看起来:“林队,我现在就学,以后办案再也不抵触这些新技术了!”

不知不觉间,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警员们纷纷完成了模拟现场的勘查,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但都在林砚和苏晓的指导下顺利解决。不少人手里的手册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大家都说说,今天这实操课,有没有收获?”李建国站在众人面前,笑着问道。

“有!”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王率先开口:“以前我总觉得新技术没用,办个小案子犯不着这么麻烦。今天试了之后才知道,一根毛发、一个模糊的指纹,都能成为破案的关键,以后我肯定带头学、带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