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记得当时火的颜色吗?”林砚问道。
“橘红色的,比一般的火要旺,而且蔓延得特别快,这都是有煤油助燃的迹象。”老赵肯定地说。
从老赵家里出来,林砚心里有了底——当年的火灾确实不是意外,而是人为纵火,而且很可能和那个脸上有痣的陌生男人有关。
回到刑侦大队,技术组的化验结果也出来了。苏晓拿着报告走过来,脸上带着兴奋:“林砚,检测到了!水泥碎块缝隙里的土壤中,有明显的煤油残留,而且含量不低,足以证明当年有人在仓库里泼洒了煤油纵火。”
“太好了!”林砚眼前一亮,“现在可以确定,这是一起人为纵火案。接下来,我们重点排查那个脸上有痣、穿灰色中山装的男人,还有当年仓库里的货物,是不是真的全是纺织面料。”
李建国走过来,递给他一份资料:“我让人查了当年红光仓库所属的外贸厂,发现那场火灾之后,厂里的厂长没多久就辞职了,现在在邻市开了一家建材公司。而且,当年仓库里的货物,除了纺织面料,还有一批‘不明货物’,账目上没有记录,很可能是走私的东西。”
“走私货物?”林砚心里一动,“难道是因为走私货物的事,有人想纵火灭迹?”
“很有可能。”李建国点点头,“那个厂长叫周明远,当年和你爸还有过交集,你爸当年查走私案的时候,曾经调查过他,但因为没有证据,最后不了了之。”
“周明远?”林砚记住了这个名字,“我去邻市找他谈谈。”
“我跟你一起去。”苏晓说道。
隔天,林砚和苏晓驱车前往邻市。周明远的建材公司规模不小,办公室装修得很豪华。周明远已经五十多岁了,头发有些花白,见到林砚和苏晓,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两位警官找我有事?”
“周厂长,我们是南州市刑侦大队的,想问问你十年前红光仓库纵火案的事。”林砚开门见山。
听到“红光仓库纵火案”,周明远的笑容僵了一下,端起茶杯的手顿了顿:“那案子不是早就定了意外吗?怎么又查起来了?”
“我们重新勘查了现场,发现有煤油残留,确定是人为纵火。”林砚盯着他的眼睛,“当年仓库里,除了纺织面料,是不是还有走私的货物?”
周明远的脸色瞬间变了,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没错,当年确实有一批走私的电子表,放在红光仓库里,准备偷偷卖出去。那场火之后,这批电子表也被烧了,我害怕被查出来,就辞职了。”
“那你有没有怀疑过谁纵火?”林砚追问。
“我怀疑是张大海。”周明远说道,“张大海是我的竞争对手,当年他也想做走私电子表的生意,因为我抢了他的货源,他还威胁过我,说要让我付出代价。而且,张大海脸上有颗痣,在右眼下方,当年起火前一天,他还去仓库打听货物的位置,我当时没敢告诉你爸,怕暴露走私的事。”
林砚心里一震——周明远说的张大海,和老陈描述的那个陌生男人,特征完全吻合!
“张大海现在在哪里?”林砚立刻问道。
“他几年前因为做生意亏了本,就去了南方,具体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周明远回答。
林砚和苏晓立刻赶回南州,调取了张大海的资料。张大海,当年四十多岁,曾因打架斗殴被拘留过,有犯罪前科。根据资料上的地址,林砚找到了张大海的老家,发现他的妻子还在南州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