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仓库纵火旧案:父亲留下的关键物证

接下来的几天,林砚一边等待邻市警方的消息,一边翻看当年仓库的租赁合同。租赁合同记录得很详细,除了姓王的商户,还有十几个商户,林砚逐一联系,大部分商户要么已经转行,要么记不清当年的情况,只有一个叫张大海的商户,还在南州做粮油生意,并且对当年的火灾还有些印象。

林砚立刻赶到张大海的粮油店,张大海看到林砚,热情地迎了上来:“林警官,你找我有事?”

“张叔,您还记得十年前城郊仓库的大火吗?”林砚问道。

“怎么不记得,我当时在仓库也租了仓位,损失了好几万,”张大海叹了口气,“那火来得太突然了,好好的仓库怎么就着火了呢。”

“您当时有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人或事?比如火灾前有没有陌生人进出仓库?”

张大海皱着眉想了想:“陌生人倒是没注意,不过火灾前几天,我晚上去仓库整理货物,看到仓库的管理员老周和一个陌生男人在仓库门员说话,两人看起来很神秘,我走过去的时候,他们就不说话了,那个陌生男人还瞪了我一眼,吓得我赶紧走了。”

“老周现在在哪里?您还有他的联系方式吗?”林砚抓住了关键信息。

“老周啊,火灾后没多久就辞职了,听说回了老家,具体地址不知道,联系方式也丢了,”张大海摇摇头,“不过我记得他老家好像在南州下辖的清县。”

清县虽然不大,但要找一个十年前辞职的仓库管理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林砚立刻联系清县警方,让他们帮忙排查名叫老周的人。

与此同时,邻市警方传来消息,找到了当年那个姓王的商户。林砚立刻驱车前往邻市,见到了王老板。王老板今年五十多岁,得知林砚的来意,感慨道:“当年那把火,把我的家底都烧光了,我找了好几天,才在残骸里找到那个铁盒子,里面是我存放的账本,虽然烧焦了,但还能看清一部分,上面记录了我和其他商户的货款往来。”

“账本还在吗?”林砚急切地问道。

“在,我一直留着,算是个念想,”王老板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用布包裹着的铁盒子,递给林砚。

林砚小心翼翼地打开铁盒子,里面果然有一本烧焦的账本,页面已经泛黄,很多字迹都模糊不清了,但他还是仔细地翻看着,希望能找到线索。突然,他在账本的最后一页,看到了一行模糊的字迹:“1980年X月X日,老周收好处费500元,同意调换仓位。”

调换仓位?林砚心里一动,难道老周收了好处费,把某个商户的仓位调换到了仓库的西北角,也就是起火点的位置?这很可能是人为纵火的关键!

带着账本,林砚立刻赶回南州。刚回到刑侦大队,清县警方就传来消息,找到了老周的下落,他现在在清县的一个小镇上开了一家小卖部。

林砚和李建国立刻驱车前往清县,找到了老周的小卖部。老周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花白,背也驼了,看到穿着警服的林砚和李建国,他的眼神明显慌了一下。

“老周,我们是南州市公安局的,想问问你十年前城郊仓库纵火案的事,”李建国开门见山。

老周的手猛地一抖,手里的香烟掉在了地上:“那……那案子不是早就结了吗?是意外失火。”

“是不是意外失火,你心里清楚,”林砚拿出账本,放在老周面前,“这是王老板的账本,上面记录着你收了好处费,同意调换仓位,你把谁的仓位调换到了仓库的西北角?”

老周看着账本上的字迹,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沉默了半天,才缓缓开口:“是……是做建材生意的刘老板,他给了我500块钱,让我把他的仓位调换到西北角,说那里方便卸货。”

“刘老板是谁?你为什么要帮他调换仓位?”林砚追问。

“他叫刘志强,当时在南州做建材生意,”老周叹了口气,“我家里穷,孩子要上学,他给的钱太多了,我就动心了。后来仓库着火,我害怕被牵连,就辞职回了老家。”

“刘志强现在在哪里?你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

“不知道,火灾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也没联系过,”老周摇摇头。

小主,

虽然老周不知道刘志强的下落,但终于找到了人为纵火的关键嫌疑人!回到南州,林砚立刻调取了刘志强的档案,发现刘志强在1980年仓库纵火案后,就注销了南州的营业执照,搬去了外地,从此杳无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