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密信破解:跨境走私网初露端倪

刑侦大队技术室的灯光彻夜未熄,荧光屏上跳动的字符在凌晨三点终于停下闪烁。技术组长老张揉着通红的眼睛,抓起刚打印好的解密文档,快步冲向林砚的办公室。

“林队!成了!加密短信全破解了!”

林砚刚趴在桌上打了个盹,闻言瞬间惊醒,眼角的红血丝愈发明显。他接过文档,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文字,呼吸逐渐凝重——这些短信里没有姓名,没有具体地址,只有一串串代号和数字,却藏着跨境走私的关键线索。

“‘红果’‘白皮’‘黑路’……”李建国凑过来,指着文档上的高频词,“‘红果’应该是走私香烟,‘白皮’可能是境外电子产品,‘黑路’就是他们的走私通道吧?”

“没错。”林砚点头,指着其中一条短信,“‘三日,黑路三号口,接红果五十箱,见三角标记交接’,这和我们在红泥村后山林发现的三角刻画完全吻合!”

苏晓也闻讯赶来,看着短信里的时间戳:“这些短信跨度半年,每次交易前都会提前一天确认‘口’和‘标记’,‘老鬼’的反侦察意识很强。”

林砚指尖在“黑路三号口”几个字上重重一点:“当务之急,是找到‘黑路’的具体位置。王虎和张强跑了三年私货,必然对这条路线了如指掌,我们再去审他!”

审讯室的灯光依旧惨白,王虎蜷缩在铁椅上,眼底满是疲惫。看到林砚手中的解密短信,他的身体猛地绷紧,原本耷拉的肩膀瞬间挺直。

“这些短信你认识吧?”林砚将文档推到他面前,“‘黑路三号口’在哪?三角标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接头信号?”

王虎嘴唇哆嗦着,沉默了足足十分钟,才低声开口:“‘黑路’不是一条路,是边境到内地的三条走私通道,三号口在南州和邻省交界的落马坡,那里有个废弃的关卡,是我们常用来交接货物的地方。”

“除了三角标记,还有什么识别方式?”李建国追问。

“交接的人会戴黑色皮手套,左手食指上有一道疤,”王虎补充道,“而且每次交接都在半夜两点,必须按约定的暗号说话——‘天黑路滑’对‘小心脚下’。”

林砚盯着他的眼睛:“‘老鬼’有没有露过面?或者说,你见过给你发指令的人吗?”

王虎摇摇头:“从来没见过,所有指令都是短信或电话通知,电话里是变声,听不出来男女老少。但我听说,‘老鬼’手下有个副手,外号‘秃鹫’,负责统筹南州这边的交易,大部分交接都是他带人来。”

“‘秃鹫’的真实身份呢?”

“不知道,只知道他左脸有块胎记,身高大概一米八,说话带点边境口音。”王虎的声音越来越低,“我和张强只负责运输,从落马坡接货,送到红泥村后山的中转站,再由其他人运去省城。”

林砚心里一动:“红泥村后山还有中转站?具体位置在哪?”

“就在树林深处的废弃看林房,里面有个地窖,货物都藏在那。”王虎不敢隐瞒,“每次运完货,‘秃鹫’会把报酬转到我名下的一个匿名存折里,存折藏在我家厨房的地板砖下。”

审讯结束后,林砚立刻安排行动:“赵伟,带一队人去王虎家,找到那个匿名存折,立刻去银行查流水;小张,联系邻省边境警方,核实落马坡废弃关卡的位置,调取周边近三年的进出记录;我和李队、苏晓去红泥村后山,勘查那个中转站!”

清晨的红泥村笼罩在薄雾中,林砚三人顺着之前发现的车轮印,很快在树林深处找到了废弃看林房。房子破败不堪,屋顶漏着光,墙角长满了杂草,看起来早已无人居住。

“就是这里了。”林砚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苏晓立刻拿出勘查工具,开始检查屋内痕迹。

看林房面积不大,只有一间正屋和一个小隔间。林砚在隔间墙角发现了一块松动的地板砖,撬开后,下面是一个半米深的地窖,里面残留着一些香烟包装盒和塑料薄膜,还有几个空的木箱,箱底沾着少量红褐色泥土。

“苏晓,提取泥土样本,和落马坡、红泥村的泥土做比对。”林砚吩咐道。

苏晓点头,用镊子小心刮取泥土:“地窖里没有近期有人活动的痕迹,估计‘老鬼’那边已经收到消息,转移了货物。”

李建国在正屋的窗台上发现了一枚烟蒂,上面还带着淡淡的烟味:“这烟蒂很新,应该是三天内留下的,可能是‘秃鹫’的人撤退时扔的。”

林砚接过烟蒂,放进物证袋:“带回技术室做DNA检测,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另外,仔细搜查周围,看看有没有留下其他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