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刑侦实验室落成日,旧案昭雪慰忠魂

林砚点点头,将案卷摊在桌面上:“当年现场被大火破坏严重,加上没有专业的物证提取设备,才让真凶逍遥法外。现在,该让真相大白了。”

苏晓会意,立刻取出工具箱:“我帮你。”

两人分工合作,林砚负责梳理案卷中的证人证言,苏晓则对当年现场提取的少量残留物进行重新检验。这些残留物被装在密封的玻璃瓶里,八年来一直存放在档案室,虽已氧化,但仍能提取到关键信息。

“当年的检验报告说,残留物中只有棉花和布匹的成分,没有助燃剂。”苏晓一边操作着仪器,一边说道,“但以现在的技术,我们可以检测出更微量的成分。”

林砚则在翻阅证人证言时,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细节:仓库管理员张大海在证词中提到,火灾发生前一周,曾有一个名叫王富贵的商人多次来仓库考察,想要承包仓库,但被上级拒绝了。

“王富贵……”林砚眉头紧锁,这个名字他似乎在哪里听过。他立刻查阅了公安局的户籍档案,发现王富贵是南州市本地人,80年代初靠倒买倒卖发家,如今已是南州市有名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1982年仓库纵火案后不久,他就低价收购了仓库周边的土地,建起了工厂。

“有问题。”林砚立刻将这一发现告诉苏晓,“当年的调查人员显然没有深入追查这条线索。”

就在这时,苏晓的检验有了结果:“林砚,你看!残留物中检测出了微量的煤油成分!这说明当年的火灾绝对不是意外,而是人为纵火!”

林砚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煤油是助燃剂,王富贵有重大作案嫌疑!”

他立刻召集刑侦队的队员开会,部署调查任务。队员们得知林队要重启老队长的悬案,都格外积极——这些年来,他们早已被林砚的能力和人品折服,更对牺牲的老队长充满敬意。

小主,

“立刻调查王富贵在1982年12月15日前后的活动轨迹,调取他的银行流水,看看他是否有异常的资金往来。”林砚沉声说道,“另外,排查当年仓库周边的居民,看看有没有人记得王富贵在火灾发生前的行踪。”

调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三天后,队员们带来了关键线索:当年仓库附近的一位老居民回忆,火灾发生前一天晚上,他看到一个身影鬼鬼祟祟地从仓库后门进入,身形与王富贵十分相似;银行流水显示,火灾发生后,王富贵曾向一个名叫刘三的人转账5000元,而刘三正是当年仓库的看守员,现已失踪多年。

“看来,王富贵是买通了刘三,让他在仓库里放了火。”林砚分析道,“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低价收购仓库周边的土地,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