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林砚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火灾现场的高温会让地面软化,若有硬物拖拽,确实会留下这样的痕迹。但当年的勘查人员只关注了助燃剂,忽略了这个细节。”
他立刻让人将照片进行翻拍放大,借助实验室的新设备,划痕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这道划痕呈弧形,末端有明显的分叉,看起来像是某种带有齿轮的工具留下的。
“这会是什么工具?”李建国凑过来,眉头紧锁。
林砚沉吟片刻:“80年代初,五金仓库里最常见的带齿轮工具,应该是卷扬机或者起重机的配件。但仓库里的设备都被烧毁了,根本无法核实。”
“或许,我们可以找当年的仓库管理员问问。”苏晓提议道。
林砚点点头,立刻让人调取当年的仓库人员名单。名单显示,当年的仓库管理员名叫王强,如今已经退休,住在城郊的老居民区。
当天下午,林砚和苏晓驱车来到城郊。1990年的南州城郊,还保留着许多低矮的平房,泥土路坑坑洼洼,路边的梧桐树叶子已经泛黄,透着浓浓的秋意。
根据地址,他们找到了王强的家。敲了敲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打开了门,看到警服,老人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您是王强老先生吗?我们是市公安局的,想向您了解一下1981年五金仓库纵火案的情况。”林砚亮出证件,语气温和。
王强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侧身让他们进屋:“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提这个干什么?林警官的事,我听说了,他是个好人啊。”
提到父亲,林砚的声音有些沙哑:“王老先生,我们这次来,是想重新调查这起案子,希望能还我父亲一个公道。”
王强的眼眶有些湿润,他给两人倒了杯水,缓缓说道:“当年的事,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那天晚上下着大雪,我锁好仓库准备回家,刚走没多远,就看到仓库方向冒起了火光。我赶紧往回跑,想打电话报警,可电话线路已经断了。等消防队赶到的时候,仓库已经烧起来了,后来林警官他们来了,没想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人哽咽着说不下去,林砚递过一张纸巾,轻声问道:“王老先生,仓库里当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设备,或者存放了什么特殊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