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老仓库的焦痕,父亲留下的半枚烟蒂

“太好了!”赵伟忍不住低呼一声,“林队,这会不会是凶手留下的?”

林砚紧紧攥着那半枚烟蒂,眼神锐利:“很有可能。当年火灾现场混乱,这半枚烟蒂被埋在深处,才得以保存下来。赵伟,立刻把烟蒂和松节油残留样本送去省厅技术室,进行指纹提取和成分分析!”

“好!我马上去!”赵伟接过样本,转身就往外跑。

林砚站起身,环顾着这间杂货铺,脑海中不断还原着当年的场景:凶手趁着深夜,潜入仓库,在西北角用松节油作为助燃剂,点燃了货物,然后仓皇逃离,慌乱中掉落了手中的烟蒂。父亲当年在勘查时,可能因为注意力都在坍塌的横梁和关键证据上,忽略了这个角落的细节。

“林队,你看这是什么?”一位老街坊指着墙角的一处刻痕,“这好像是个记号,我以前打扫卫生的时候就看到过,一直以为是小孩子乱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砚凑过去一看,刻痕很浅,是一个“丰”字,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圆圈。这个记号很奇怪,不像是小孩子的涂鸦,倒像是某种标识。他立刻用相机拍下刻痕,心中思索着这个“丰”字的含义。

回到警局,林砚立刻调阅了父亲当年的全部勘查笔记。笔记里详细记录了火灾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货物的摆放位置、燃烧程度、坍塌情况等,字里行间透着严谨与认真。翻到最后几页,林砚看到了父亲留下的一行字迹:“西北角火势异常,疑有助燃剂,需进一步勘查。”

这行字迹潦草,显然是父亲在牺牲前匆忙写下的。林砚的眼眶瞬间湿润了,父亲当年已经注意到了西北角的异常,可惜还没来得及深入勘查,就不幸牺牲了。

“林队,省厅那边传来消息!”赵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烟蒂上的指纹提取成功了!而且,松节油的成分分析也出来了,和当年南州市红星化工厂生产的松节油成分完全一致!”

“指纹比对结果呢?”林砚急切地问。

“还在比对中,省厅的同志说,会优先处理这个案子,估计明天就能出结果。”赵伟回答道。

林砚点点头,心中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凶手很可能与红星化工厂有关,而且对仓库的布局非常熟悉,甚至可能是仓库的内部人员或者经常出入仓库的人。那个“丰”字记号,或许就是凶手留下的标识,也可能与他的身份有关。

他立刻召集队员,召开案情分析会:“根据目前掌握的线索,1982年红光五金仓库纵火案的凶手,使用的助燃剂是红星化工厂生产的松节油,现场留下的半枚烟蒂上有凶手的指纹。现在,我们分两组行动:第一组,排查红星化工厂当年的员工,特别是负责松节油销售和运输的人员;第二组,调查红光五金仓库当年的员工以及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人员,重点排查名字中带有‘丰’字,或者与‘丰’字有关联的人。”

“是!”队员们齐声应道,立刻投入到调查工作中。

夜色渐深,南州市公安局的灯光依旧亮着。林砚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父亲的勘查笔记,指尖轻轻拂过那行潦草的字迹。他仿佛能看到父亲当年伏案工作的身影,感受到父亲对真相的执着与坚守。

“爸,您放心,我一定会查明真相,将凶手绳之以法,为您正名!”林砚在心中默念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